大字号

【理工文化】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师资班同学回忆文章集

【编者按】1977年,100余(108)名校友们作为恢复高考的首批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的校门,成为学院基础部迎来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成为了高校基础课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2021年,毕业四十年之际,这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母校的深情和对同窗的牵挂,筹办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同学 “重走水运路” 活动,撰写水运基础部77级史实和77级同学回忆文章集,一份份当年的物件、一篇篇回忆录和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主题曲,无不再现77级校友们服从国家需要,勇于担当,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也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理工精神。

(以下文章为作者回忆,不代表本网观点)


毕业40年,蓦然回首,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才发现我们当年的同学有许多正在奔向70岁甚至奔向80岁,才发现一些当年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们都在变老,随时有可能随风飘去。

人老了都希望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点念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最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不像名人那样,我们沒有那么多成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也沒有人愿意帮助我们写回忆录,只有靠自己。然而,我们既没有作家的才华,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写一本书,所以,我们都拿起笔,在互联网上聚在一起,把我们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后简称水运)的经历和故事记录下来,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一本书。


无标题音乐

李兴农 7701班

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读书的4年期间,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就中国大学的校园規模来看,水运只能算一所袖珍大学,当年的校园不大,10分钟之内就可从校园北边走到南边。虽然校园范围有限,但是课余活动还是组织得丰富多彩。

比较重大的一次活动,是请到当时中央交响乐团指挥李德伦来校作报告,給大学生普及交响音乐知识。李德伦來校时间应该是1978年(或者1979年)的夏天,他先来作了一場讲座,后來又带交响乐团来学校演出了一次。

第一次听顶级大师介绍交响音乐,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讲座是当天下午在水运礼堂进行的,李德伦给大家讲了西方交响乐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这部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表达了人们顽強反抗现实压迫的奋斗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英雄主义。他还特别仔细地、手舞足蹈地讲了贝多芬在第一乐章中是如何表达“命运来敲门”的意境。他可能是想借此对我们表示祝贺,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听到了命运的敲门声,通过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幸运地进入大学。

讲座进行过程中,李大师特别提出,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写在纸条上交上来,他可以现场回答。我们坐在一起的几位同学商量了一下,提了一个有关西方无标题(室内)音乐方面的问题,问题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满足政治正确、基本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问题。因为宛毅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就由他来执笔,他从身边取出一个当时不多见的活页记事本,扯下一页纸,很快写完递到讲台上去了。

这里讲一点背景情况。1974年前后,广播和报刊杂志都发表了很多文章批判西方无标题音乐,或者是室内音乐,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对音乐不是很了解,大多没有把这类批判文章放在心上。但是,毕竟这一波批判没有过去多久,现在有中央交响乐团的李德伦大师亲自来介绍西方交响乐,并请我们提问题,这么好的机会,我们几位同学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想听听他的看法。

现场很多同学都写了纸条,收到一摞纸条递到大师手上。由于宛毅用的是活页笔记本上扯下的打孔纸,别人用的都是普通纸,所以,即使我们几个人坐得离舞台稍远,仍可清楚分辨出这张纸在一摞纸条中的位置。李德伦大师左手捏着一摞纸条,右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张读完问题并回答,然后放到桌子上,就这么一张一张地翻。我们认真听别人问的问题,还好,一直没有和我们类似的问题出现。同时,我们也一直盯着那张活页纸条,终于轮到我们了,只见大师还在回答上一张纸条的问题时,就把活页纸条拿在手上扫了一眼,然后嘴也不停继续讲前面的问题,却把活页纸条轻轻放到桌上已经回答过的纸条堆里,然后又拿起下一张纸条……。我们眼看着这一幕,心里有些失望,以为大师也有犯迷糊的时候,把还没有回答的纸条当作已经回答了的问题给放过去了。后来回到宿舍又谈起这件事,宛毅同学还是觉得非常遗憾。

不过事后回想起来,很可能是李德伦老师大智若愚般地回避了我们的问题,他认为在这样一个时间点、这样的公开场合,不太方便谈论这个敏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