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号

【理工文化】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师资班同学回忆文章集

【编者按】1977年,100余(108)名校友们作为恢复高考的首批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的校门,成为学院基础部迎来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成为了高校基础课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2021年,毕业四十年之际,这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母校的深情和对同窗的牵挂,筹办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同学 “重走水运路” 活动,撰写水运基础部77级史实和77级同学回忆文章集,一份份当年的物件、一篇篇回忆录和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主题曲,无不再现77级校友们服从国家需要,勇于担当,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也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理工精神。

(以下文章为作者回忆,不代表本网观点)


毕业40年,蓦然回首,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才发现我们当年的同学有许多正在奔向70岁甚至奔向80岁,才发现一些当年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们都在变老,随时有可能随风飘去。

人老了都希望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点念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最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不像名人那样,我们沒有那么多成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也沒有人愿意帮助我们写回忆录,只有靠自己。然而,我们既没有作家的才华,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写一本书,所以,我们都拿起笔,在互联网上聚在一起,把我们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后简称水运)的经历和故事记录下来,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一本书。


心心念念的水杉树

周增国 7702班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大学毕业40年。大半年华,似水流逝,弹指间,退休颐养已4年。如今,无事身轻,自由自在,漫步水运校园已成生活常态。伴随时光的脚步,在百花盛开的春天、艳阳高照的盛夏、金色满园的秋日、白雪皑皑的隆冬,尽情欣赏轮回变换的校园美景。每当经过教学主楼南侧的青年园北路时,路南园中那片水杉树总会映入我的眼帘。水杉树共三排,现存三十几棵,看起来并不醒目,也不耀眼。校园树木万千, 为何独钟水杉?缘于,此树我载,陪我成长,永恒的水运念想。

那是1978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水运基础部组织77级新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我们数学力学班的同学们,吃完早餐后,不到8点钟就来到了教学主楼南侧的广场上,基础部领导和几个园林师傅也来了。园林师傅分配给我们的植树任务是,栽种青年园北路南园中的三排水杉树。当时没有点数,估计有50多棵。我和几个同学跟着一个园林师傅到水运湖边的苗圃房,将植树要用的镐和锹搬到三轮车上,再将几捆水杉树苗放在另一部车上。说来笑话,当时,骑人力三轮车还不熟练,骑行起来左摇右晃的。农具和树苗运过来时,其他同学已经在植树位置用石灰画好了圆圈。树苗直径3至5厘米,高约2米,树兜没带土,茎根裸露。要求挖出的树坑直径60厘米,坑深40厘米。有的同学用镐挖坑,有的同学用锹铲土。每挖好一个坑,就把树苗放进去,梳根正苗,培土压实,垒筑水槽,然后浇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植树过程约3小时。

植树过程中,心里有两点疑惑,当时没敢提也没有问。一是,挖坑时,部分区域挖出很多碗口粗的鹅卵石,它们紧密镶嵌于土中,开挖起来比别的地方困难很多,难道这片地原來是河床?二是,新栽的水杉树离路边的一排梧桐树太近,将来生长过程中肯定会受影响,为何不能离得远一点呢?关于这一点,对于来自山村且有植树经验的我来说,是深有感触的。现在看來,靠边那排水杉树因享受不到足够阳光,活着的只剩几棵了,而且长势明显弱于其它。

大学4年,在往返教学主楼听课和自习时,都要从这片水杉树旁经过,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总会默默看上几眼。看着她们随四季轮回,发芽长叶,叶绿叶红,慢慢成长。毕业后,去了武汉河运专科学校任教,来看她们的时间渐渐少了。偶尔回母校时,仍会择机看望她们。

1993年,交通部指示两校合并成立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我的教学工作地点也从武昌三层楼武汉河运专科学校转到了余家头水运校园,上课教室多数安排在教学主楼。每当经过这片水杉树林时,栽种她们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离开十多年后再看到她们,她们中的大多数长高长大了。从那时起,一直与这些水杉树一起,生活在水运校园,共享校园的灿烂阳光。

时至今日,这些水杉树在水运校园生长已经43年了,她们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形秀丽,肃穆端庄。春天,她们渐渐长出新的叶子,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夏天,她们枝盛叶茂,郁郁葱葱,给人清凉;秋天,她们的叶子慢慢变黄,终成锈红,美轮美奂,尽显秋的喜悦;冬天,她们抖落红色的叶子,露出矫健的身姿,任冰雪覆盖枝头。在阳光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丽动人。

心心念念的水杉树,我的牵挂,我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