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5-11-14 15:18 来源:社会合作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者按】校友是学校最深情的牵挂、最宝贵的资源、最靓丽的名片。岁月悠悠,一代代武汉理工人各奔前程,但他们心中那份对母校的深情与怀念,如同璀璨星辰,指引其前行的方向。学校坚持以“全周期、全范围、全方位”理念开展校友工作,厚植校友根情文化,着力打造校友与母校的情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事业共同体、荣誉共同体。为激励广大师生向优秀校友学习,本网特此推出“校友之光”专栏,通过分享校友故事,传播并弘扬武汉理工精神。敬请关注。
烈焰战场上,他是爬上房顶端着水枪顾不上浓烟熏烤的忠诚勇士;洪水灾害中,他是纵身一跳营救群众生命的“超级英雄”;雪域高原上,他是一名忍着重疾仍顶着风雪走遍仲巴1镇12乡的援藏干部……他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05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友王运阳。
他是2013年湖北消防部队援藏干部领队,消防救援队伍二等功臣,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现任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处处长,他将最美青春奉献给了铁血消防,无怨无悔做一名忠诚的人民“生命守护者”。

王运阳工作照
烈焰火场逆行而上 他把铁打的忠诚刻在胸膛
2009年6月,王运阳参军入伍。作为一名从地方大学生成长起来的消防基层干部,他先后参加多起较大火灾的扑救,出色完成了多项灭火救援任务。
他还清晰记得2011年12月3日凌晨的救火场景。位于武昌区人员居住密集的一大型老居民区发生火灾,居民区中部位置一处千余平方米面积建筑的房顶已被烧穿,火苗窜出五六米高,火势伴着浓烟滚滚无法靠近,烧塌的屋顶眼看就要砸落,形势十分危急,如不快速堵截火势,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他毅然带领中队战士冲入着火建筑,进行火情侦察、开展人员搜救,为指挥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架设二节拉梯,带领中队一名战士爬上着火建筑屋顶,克服烈焰浓烟熏烤等不利因素,揭开屋顶上的瓦片,用消防斧破开木质横条,出水枪控火,成功堵截了火势。
“身处战场,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穿上战斗服,登上战车,我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尽早灭火、尽早营救被困群众。”王运阳说。
雪域高原顶风冒雪 一片赤子之心留在西藏
2013年7月,王运阳毅然踏上援藏之路。进藏三天后,他就来到仲巴消防大队报到,被任命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副政治教导员。
仲巴县,是西藏为数不多的几个平均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行政县之一。但王运阳意识到援藏干部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努力改变藏区的落后面貌,于是顶着成天头晕目眩、胸闷气短的高原反应迅速投入工作。在仲巴,王运阳不仅积极协调各部门解决大队和附近居民的饮水难问题,还不顾艰险,亲自往返上千公里买来电线杆、变压器,协调供电站开辟线路、架起变压器为当地解决用电问题。

援藏仲巴地区工作照
他还与大队消防监督员一道,分行业排查火灾隐患,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大山,历时近百天,行程5000余公里,走遍了全县1镇12乡、10座寺庙,配发消防水桶,面对面讲授消防知识,让消防的种子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生根发芽。
在西藏的两年,王运阳每天都在奔波。“我没有想过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希望有一天当我离开仲巴时,能为他们留下点什么。”
洪水激流纵身一跃 危难时刻彰显使命担当
2016年7月1日,伴随着持续强降雨,武汉市新洲区举水河水位高达33.35米。凤凰、三店、辛冲等7个街乡低洼地区全部被淹,上万人急需转移。在家病休的王运阳收到消息后,意识到情况严重,立即奔赴抗洪一线。

洪水中救援人民群众
7月2日凌晨,在湍急的水流中刚刚救出一名老人后,王运阳不顾自己大病初愈、身心俱疲,立即乘坐冲锋舟继续搜救群众,来到一片开阔水域时,发现左舷200米远位置有一冲锋舟船尾已沉入水中,船头高翘,船上人员不停呼救。他随即驾驶冲锋舟全速靠近。千钧一发之际,王运阳纵身一跃跳进湍急的水中,向正在下沉的冲锋舟游去。他与战友一道将落水群众拉至沉船周围,使其能够借助船的浮力漂浮起来,冲锋舟靠近后,他又以身体当浮桥,连接并稳定住两艘船艇,让遇险群众得以安全转移。“我是人民的子弟兵,任何时候,民之所呼就是我之所向,只要人民需要就是我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
“弃武从文”勇于挑战 建消防救援融媒体范本
援藏归来后,王运阳的身体出现重疾,根据组织安排从灭火救援一线转战宣传岗位。王运阳深知,新时代的消防宣传,既要拥抱新技术、新平台,更要坚守深入一线的“泥腿子精神”。
2019年3月26日,他带领团队在火场现场采编的《英勇“抱火哥”四进火场抢出煤气罐》短视频,被“紫光阁”“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微博相继转发,单条阅读量突破500万。“最美逆行者”的动人形象,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
2020年,由王运阳负责建设的湖北省消防系统首个全媒体工作中心——武汉消防全媒体中心正式建成启用。这套全新的宣传体系在抗疫大考中展现出强大能量,一系列有温度、有力量的央媒级作品接连推出。王运阳和团队用真实的镜头和文字,将武汉消防抗疫的坚定身影,深深烙印在公众与消防员家属的心中,也为特殊时期的信心传递贡献了消防力量。

现场指导消防融媒体建设
饮水思源心系母校 以专业守护母校平安
“母校的每一栋楼、每一条路我都熟悉,守护这里的安全,就像守护自己的家。”这位从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出来的“老校友”,多年来始终将母校平安放在心上,以消防人的专业与热忱,成为校园安全的“坚强后盾”。
2019年,他利用周末时间返校,带着消防技术骨干对学校30余栋学生宿舍、5个食堂、8间重点实验室逐一排查,不仅列出详细隐患清单,还手绘示意图标注整改要点,甚至联系消防器材厂家为母校争取优惠,帮助宿舍快速更换应急灯、安全出口标识300余处。
王运阳为母校“量身定制”高校火灾防控解决方案。他指导推动学校保卫处牵头组建“研究生消防志愿服务队”,组织支队业务骨干定期返校,用“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的方式,带动学校消防志愿者队伍迅速成长,成为了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119宣传月”等主题宣传的中坚力量;针对学校工科院校火灾风险点多,管理难的特点,他结合消防法规和高校实际,帮助学校保卫处编写《消防安全常用法律手册》,并多次带领消防官兵、大型消防设备、器材具到学校图书馆、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指导学校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让安全意识深植师生心中。
疫情期间,王运阳不仅通过线上会议亲自为母校安保人员开展“云培训”,并录制“校园消防微课堂”视频,覆盖封控师生;第一时间协调南湖消防站消防力量补充到学校的疫情临时消防安全保障力量中,协助学校对部分宿舍区域开展“消杀”工作,助力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

“从母校学到的严谨与担当,支撑我在消防岗位上不断前行,如今能以专业反哺母校,是责任更是荣幸。”王运阳的坚守,让“校友”与“消防人”的身份紧密相连。在他的专业指导下,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全省全国获得诸多荣誉:《武汉理工研究生宿舍网格管理消防志愿服务项目》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2022年度全国十大优秀消防志愿服务项目,武汉理工大学消防志愿服务队获评2023年“湖北省十佳高校消防志愿服务队”,案例《以消防志愿服务为载体 谱写“平安校园”建设新篇章》获2023年度湖北省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优秀案例(高校组)一等奖。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校友“饮水思源、守护校园”的动人篇章。
文:黄华莉;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谢小琴、谢昕恬;审核:赵衍民、张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