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干部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发布:2025-09-04 08:23 来源:宣传部、党政办

大字号

新闻网讯 承载历史厚重,勇毅向新出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于2025年9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全校师生热切关注,积极收听收看大会盛况,畅谈感想体会,分享感悟收获。

校党委书记孟芳兵表示:今天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观看大会,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看到步履铿锵、忠诚威武的人民军队,以及各式首次亮相的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让我倍感骄傲、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引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和人类和平与发展奋勇前行。伟大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将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干部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将把广大干部师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办学特色优势,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坚定培养党和国家事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以有组织科研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在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中交出武汉理工大学合格答卷!

校长王发洲表示:纪念活动让我深受震撼、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既回顾历史,深刻总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又启迪未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恢宏的阅兵场面和科技硬实力的展现,更生动体现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不屈意志和磅礴力量,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武汉理工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发轫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实业救国,成长于新中国建设之初的百业待兴,壮大于改革开放的工业化浪潮,蝶变于新世纪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新技术革命时代洪流,践行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学使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防尖端装备、面向新质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是最好的、最生动的教科书。今天,我与全校师生共上了这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更加坚定了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奋力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为校长,我将与学校全体师生一道,胸怀“国之大者”,勇担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任,笃行实干、克难奋进,以伟大抗战精神砥砺奋进之志,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造起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行业发展新高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展现武汉理工大学的责任和担当。

党政办公室主任兼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主任、智能运行中心主任沈华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的重要讲话,鲜明表达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我们深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一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阅兵式上,三军列阵,铁甲傲立,各种先进装备纷纷亮相,充分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军力,极大地振奋了军心民心。作为高校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职能作用,把阅兵式中展现出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党校副校长王利荣表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了规模宏大的阅兵式,倍感自豪,备受鼓舞。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组织部门肩负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使命,将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汇聚师生力量,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琚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振精神、鼓舞人心。作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多种形式深化研究阐释、加强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将校史文化与红色文化深度结合,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武汉理工力量”。

校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处处长廖志琼表示:阅兵式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国防力量的磅礴气势,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示。抗战期间,3500万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需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抗战精神为指引,以先烈们的忠诚与信仰为镜,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要始终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将“听党话、跟党走”融入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根,为学校立德树人事业和科技自强使命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兼武装部部长谢中清表示:三军肃立,铁甲生辉;鹰击长空,战旗如画。纪念大会盛况令人心潮澎湃,我深切体会到:铭记的是历史,传承的是精神,激发的是担当。伟大抗战精神,是立德树人的深厚滋养,是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将这一精神系统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域,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扎实推动红色基因进社区、进网络、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校团委书记梁宵表示:纪念大会隆重热烈,阅兵盛典气势恢宏,集中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国富民强的盛世气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线,给我们深刻启迪,为我们指明奋斗方向。团委将坚决扛牢政治责任,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将伟大抗战精神全面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和青年奋斗主题教育活动中,聚焦主责主业,强化青年学生政治引领和思想锻造,激励引导广大理工青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刻苦学习、矢志创新的实际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力奔跑,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范涛表示:纪念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望与精神洗礼,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阅兵呈现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及科技成果,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这场彰显国家实力与民族自信的盛典,为我们正在推进的“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精神动力。作为高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门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必须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融入办学使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规划编制中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学科建设的新成效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本科生院院长肖静表示:阅兵既是对历史的崇高致敬,更是向未来的庄严宣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勇担时代使命,全面落实综合改革新要求,奋力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篇章。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应主动引领教育教学模式转型,提升师生面向未来的创新与适应能力,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怀、报国志向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实际行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

人事处处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才办公室主任郭永琪表示:高校教师是传承历史、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作为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将抗战中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信念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中,通过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共同承担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同时,在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中,鼓励他们立足中国实际,开展前沿科研攻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应对风险挑战提供坚实支撑。

质量评估处处长赵春霞表示:观看阅兵视频直播让我们心生自豪,但更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秉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牢固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更加过硬的作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对照全年重点工作,深入调研,攻坚克难,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提升工作质量、服务师生发展的实际成效。

图书馆馆长谷倩表示:这场大会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与知识传承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特殊使命。我们当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抗战相关文献、档案,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开展主题讲座、组织线上阅读活动等形式,让抗战历史“活”起来,让抗战精神深入人心,积极引导读者尤其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作为图书馆人,我们更应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文献资料,守护好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创新的思维探索更多元的文化传播方式,让抗战精神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多人的心灵,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档案馆馆长贾民伟表示:今天收看抗战胜利纪念大会,我心潮澎湃。既为国家战备水平的提升与繁荣富强而自豪,也为今日和平与发展的来之不易而感慨。屏幕上的庄严画面与铿锵步伐,让我想起我校历史上那些响亮的名字。他们中有参加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为巩固、发展晋绥抗日根据地发挥重要作用的老院长刘惠农;有在冀中平原战场上奋勇杀敌,被誉为“冀中李向阳”的老书记鲍振世;有在大后方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激烈空袭中完成昆明城市测量的老专家沙钟瑞;有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的抗战老人姜淑芬、丁甫仁、刘世贵。正是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人,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保存文明火种,我们才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守护历史真相、传承英雄精神,是档案馆的使命。我们将持续挖掘校史中的抗战故事,让英雄的故事从档案中走向课堂、走向心灵,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今日中国之所来,皆是先烈血肉铺就;未来中国之所往,更需我辈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向剑文表示:9月3日上午9点,当仪仗方阵靴底与地面撞击的声音汇成雄浑的交响时,让我不禁联想到网络空间中无声的攻防较量。徒步方阵如移动长城的恢宏气势,恰似我们精心构建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每一个受阅战士的精准协同,正是我们网络运维要求的极致体现——每台设备、每条线路、每个节点都必须像阅兵方阵般整齐划一、毫秒不差。正如大国重器护佑山河无恙,网络安全体系必须成为数字中国的“护城河”和“金钟罩”。我们要建设的不仅是技术体系,更要塑造网络空间的“精神长城”;我们需要传承阅兵展现的严谨作风,带领团队以“阅兵标准”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协同防护体系,形成网络空间的“联合方阵”,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大国重器”,培育网络安全文化,让每个用户都成为网络空间的“忠诚卫士”。

襄阳示范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戴福祥表示:大会场面隆重庄严、气势恢宏磅礴,激荡起全体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以历史为鉴、向未来宣誓;受阅部队威武雄壮、意气风发。历史记忆不容淡忘,先辈功绩必将永载史册。国家日益强盛,民族复兴进程稳步推进,我们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积极参与历史创造的主体。未来,襄阳示范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爱国情怀融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锚定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料与微电子学院)国家级青年人才沈忠慧表示:观看阅兵仪式,我深切感受到科技与和平的共生关系。这场胜利既是正义的凯歌,更是人类团结与科学力量的里程碑。中国自主创新的装备体系印证科技强国的真理,也启示青年科研人的使命:阅兵“零误差”的精准要求,恰如科研对数据可靠性的极致追求;“可验证、可复现”的成果标准,是技术突破必须坚守的底线。历史昭示,科技自立与协同创新是捍卫和平的基石。面对“卡脖子”难题,我们需以攻坚克难的韧劲突破核心技术;面对全球挑战,更要以开放胸襟推动科技惠及人类。站在新起点,我们既肩负科技报国之责,也承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以严谨治学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以自主创新助力和平发展,用青年智慧与担当,在新时代续写科技自立自强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林凯表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盛大阅兵,展现了国家强大和民族团结,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决心。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先烈功绩,传承好伟大抗战精神。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我将带领全院师生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土木工程与建筑专业特色,扎实推进低空技术与工程、城市更新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的新发展点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何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阅兵式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充分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和军力,令人热血沸腾,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民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无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要向先烈致敬,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引导师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物理与力学学院党委书记余峰表示: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展望。阅兵方队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和国家的强大。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彰显着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和平的重要性,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进。作为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师生们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鼓励师生们在学术研究上勇攀高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童泽望表示:这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新时代新征程,管理学院党委将团结带领学院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员工,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本次纪念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史为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管院人的智慧与力量。

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敏表示:观看阅兵盛典,我深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磅礴力量,也更加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从不是一蹴而就,唯有一代代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指引,才能不断向着目标迈进。作为高校育人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融入日常的政治责任,更是服务国家、助力复兴的使命担当。我们要以阅兵精神为鲜活素材,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立足 “国之大者”,将艺术设计与国家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结合,让学生在创作中悟精神、在实践中勇担当,以扎实学识筑牢育人根基,为教育强国建设聚青春之力,为民族复兴育栋梁之材。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兴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向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示,提醒着我们历史的教训不容遗忘,和平的成果需要珍惜,鼓舞着我们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眺望前路,我们唯有赓续激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本职、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毅前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雷江梅表示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从淞沪会战到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年受侮辱的历史。80年后的今天,倍受欺凌的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从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一步步铿锵有力,已然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清醒剂,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先锋表示我深刻认识到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本职岗位上,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我校安全学科特点及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高水平安全科技自立自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石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字字铿锵,阅兵式气势如虹,让我深受震撼、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号召,激励我们以史为鉴、勇担使命。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工程师的战场在实验室、在生产线,必须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科研攻关,突破核心技术,锻造国之重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工程师培养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聚焦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把论文写在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实践中,为教育强国、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强国行”教师党支部书记苏贤礼表示:当各类新型尖端武器装备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内心无比激动,无比自豪。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成果的集中体现,背后凝聚着众多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这些从实验室走向阅兵场的尖端技术,彰显了科技创新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作用。我深切感到,面对国际高科技竞争,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们要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并积极破除成果转化壁垒,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战斗力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强军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与邮轮游艇研究中心青年教师李杰表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历史的壮烈与和平的珍贵在心中久久激荡。作为一名在船舶邮轮中心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新教师,这份感受尤为深切。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铺就了民族独立的道路,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身处新时代,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去守护和建设。希望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为我国船舶科技的发展和海洋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微薄但坚实的力量。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2024级学生糟钰表示: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观看完阅兵,眼眶几度湿润。那不是伤感,而是源自内心最真实的激动与自豪。那段迷彩青春如电影画面般一帧帧重现照映着我立志报国、建功边疆的赤子情怀。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亦善作善成,勇于担当更贵于笃行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注入澎湃不息的青春动能。

信息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汪豪表示:作为一名曾受军营洗礼的退役军人,凝视阅兵方阵时,胸腔里涌动的不仅是自豪,更是刻骨铭心的共鸣。想起当年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汗水浸透作训服的日子,才真正读懂“和平从不是免费馈赠”的重量。阅兵场上驶过的钢铁洪流、掠过的战鹰方阵,既是我国国防实力的硬核证明,更是对世界的庄严宣告——中国有能力守护每一寸国土,更有决心捍卫全球和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老一辈的抗战精神不能褪色,我们更要扛起强国重任,在时代征程上续写属于这代人的担当。

研究生讲师团成员庄祖欣表示:当受阅部队迈着铿锵步伐走过长安街,当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读懂了什么叫“一寸山河一寸血”。伟大胜利的基石,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熔铸的精神丰碑。作为研究生讲师团成员,我们要在宣讲中激发理性爱国情怀,引导广大青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宣讲中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政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永葆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以生动的案例讲述时代强音,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学校各单位;编辑:曹明;审核:琚超、向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