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5-08-31 18:02 来源:规划与学科办、交通与船海工程学部、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部、交通中心
新闻网讯 8月3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指导、武汉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联合主办、交通运输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支持、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办的“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战略论坛”在武汉举行。本次论坛以“体系创新、交叉融通、引领未来——以高质量规划助力科学基金有组织科研”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交通与运载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会。
在开幕式上,校长王发洲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和代表致以诚挚的欢迎。他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在交通与运载工程领域的学科布局及其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学校围绕智慧交通与物流、新能源汽车、高性能船舶、绿色智能建筑材料等方向取得的科研进展。其中,严新平教授团队所提出的新一代航运系统理念,为我国内河航运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他强调,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度重塑交通运载领域,传统技术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促使行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汇聚学界与业界的智慧,推动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高辉文在致辞中表示,航天科工九院长期致力于运载系统与先进交通技术的研发,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共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论坛开幕式副校长张笛主持。他指出,本届论坛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全局部署,面向“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凝练学科方向、研讨前沿选题、分享基金申报经验,共同推动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湖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张智介绍了湖北省在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融合方面的政策与举措,期待更多科研力量汇聚湖北,共同助力区域与行业创新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负责人作题为《交通与运载工程(E12)学科工作报告》的报告,系统回顾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十五五”期间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和基金资助思路进行展望。
主旨报告环节,同济大学孙剑、科学出版社刘宝莉、同济大学余荣杰、清华大学杨殿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何巍、同济大学林国斌等分别就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部署、“十五五”规划出版报告、基金申请代码调整、地面运载、航空运载、自动驾驶、高速磁浮交通等作学术报告。
本次论坛为期2天,设置七个分论坛,分别从道路、航空与综合交通,地面运载、特种运输与装备、轨道交通与运载、水路交通与运载、航天交通与运载、航空运载、管道运输等多个前沿方向开展学术报告和讨论交流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基金申报情况研讨会,为我国交通与运载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提供重要交流平台。
文:李沙沙、刘佳仑;图:许余庆;编辑:曹明;审核:范涛、吴丹姝、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