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政网】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四个一体化”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发布:2025-01-03 14:32 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大字号

新闻网讯 近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四个一体化”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为题,报道推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面实施“四个一体化”工程,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双促双进。全文如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四个一体化”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建院、队伍兴院、育人立院、发展强院,全面实施“四个一体化”工程,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双促双进。今年教师节前夕,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一、擦亮政治底色,实现“两种能力”一体化提升

学院党委拧紧政治建设这个“总开关”,积极构建“一根四维”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统领业务工作,通过抓实理论学习、创新实践、政治把关等关键环节,实现领导班子政治能力、业务能力一体化提升。

坚持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领导班子聚焦“四型”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以学促干,指导创新实践。始终把学思想、强党性与强业务、促发展有机融合,主题教育期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解难帮困,先后破解发展难题35个,形成调研报告11篇,相关成果被教育部主题教育简报、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刊物等采用。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承担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运用数字思维建成“院长驾驶舱”,创新实践走在全校前列。

坚持政治把关,守稳发展底线。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党委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评先评优、项目申报等工作中的政治把关作用,加强对学术组织、研究机构、学生社团等的引导,确保各项业务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二、提升队伍成色,促进“两支队伍”一体化建设

学院党委抓住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加强政治训练、夯实战斗堡垒、强化典型宣传,推动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同向发力、双向奔赴,全面促进党员队伍、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加强政治训练,提升思想素质。积极参与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点任务,引导院系党组织和教师党支部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三学联动”模式严格落实教职工理论学习,组织开展参观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观看爱国系列电影《志愿军》、举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微党课大赛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争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实践者。

夯实战斗堡垒,提升党建质量。落实“双带头人”党建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党建+业务”优势,支持一批青年学术骨干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实施人才引育“薪火计划”“荷尖工程”,为青年教师配备党建、业务“双导师”,实现党员培养、人才培养“双同步”,近年来在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成效突出,材料科学系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强化典型宣传,涵养师德师风。注重发挥优秀党员和业务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倾力打造“党员先锋”“材料力量”“领军人物”等宣传栏目,定期举办师德讲坛,促进全院教师在耳濡目染中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荆楚好老师”等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全院教师敬业奉献、砥砺前行。

三、厚植育人特色,推动“两个体系”一体化构建

学院党委打好三全育人这个“组合拳”,坚持党建引领、深挖材料特质、实施五育并举,从优化支部设置、强化队伍保障、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推动“燎原”党建文化体系、“才思飞扬”特色文化育人体系一体化构建,全面引领学生向上向善成长。

优化支部设置,建强基层组织。依托学生社团设置1个学生社团党支部,依托课题组成立44个研究生纵向党支部,按照专业方向建立8个本科生党支部,打造“支部建在团队上”品牌。其中,1个研究生党支部获批首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学生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强化队伍保障,参与学生成长。大力开展“师生结对・支部共建”活动,推动各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全覆盖结对。实施支部指导教师制,为全部学生党支部配备政治素质过硬的指导教师,实施名师名导班主任计划,为全部本科生班级配备师德师风优良的班主任,全方位参与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五育并举,打造特色品牌。成立学生党建创新实践中心,持续抓好“警校结对·支部共建”“师生同心·服务同行”“才思飞扬”材料文化节、“求是·卓越·奉献”党员先锋行动等特色活动,倾力培育星光合唱团、星辰舞蹈队、“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等团队,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导航赋能。近五年,学院学子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国家级荣誉称号8人,“材料之星”闪耀理工星空。

四、增添发展亮色,确保“两种优势”一体化转化

学院党委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点”,牢记“材料报国”使命担当,始终赓续办学源流“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的红色血脉,注重发挥“两个最早”“三个首批”“八个全部”的学科特色,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作为、走在前列,确保政治优势、学科优势一体化转化。

加强教学改革,培养拔尖人才。围绕“路径、支撑、保障、体现、文化”五维卓越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基于学科交叉的世界一流材料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一流材料类专业“三卓越”“三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院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样板群。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荣获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

服务科技强国,推动创新发展。构建“三协同”科研体系,全面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在全国知名中学华师一附中建设“新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有效探索大学与基础教育学校“大中小一体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服务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需要,先后成立22个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近两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约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36项。聚焦全球材料与其它学科交叉前沿,协同学科共建单位创办《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交叉学科材料)高水平学术期刊,学科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瞄准国际一流,坚持开放合作。全面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建立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6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吸引了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工作。主办重大国际会议/论坛20余次,其中举办全球首次“世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导论坛”,发布了《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持续发展——武汉宣言》,为全球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描绘宏伟蓝图,增强了材料学科全球影响力。

原文链接:https://www.sizhengwang.cn/a/gzdt_yx/241230/19833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