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力量】刘先栋:光荣在党50年 永葆本色守初心

发布:2024-10-24 15:08 来源:航运学院

大字号

刘先栋,中共党员,1947年1月出生,1972年进入武汉河运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学习,曾任校长办公室主任,航运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船员培训中心主任等职务,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一直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默默耕耘奉献。

刘先栋近照

“到今年,我已经入党50年了,还能为学校和航运事业作贡献,这是我的光荣,是党对我的肯定”,刘先栋说。青年时期的他以工农兵的身份进入武汉河运学校,接触航海并爱上航海,与国家航运事业结缘,立下了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终生的初心。

治学:专业理论与实操技能的求学者和操练员

1972年,刘先栋被长航管理集团推荐到武汉河运学校学习进修,毕业后他深刻感知到国家发展对航运人才的迫切需要,选择留校任教。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积极向学校申请提升学历,于1980-1985年前往大连海运学院进修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兼顾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刻苦学习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刘先栋在远洋轮“盛龙号”任实习二副,1985年摄于香港维多利亚港

“在船舶驾驶专业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刘先栋在求学和授课的过程中,意识到航海类专业不同于别的专业,对理论和实践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他以身垂范,在当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主动申请到川江航道、长江下游航道、海上航道的内河船舶和海船上工作,亲历行业一线锻炼实操实践技能。“上船虽然苦,但我长了本领,上课教学生也更有底气了”,1977年他顺利取得内河一等船三副证书,1985年12月、1989年12月分别取得无限航区一等船二副、大副证书。

刘先栋在远洋轮“盛龙号”任实习二副,摄于1985年马尼拉港,右一为刘先栋

丰富的船上工作经历增强并积累了刘先栋作为水上专业教师的基本功,在他看来,“对于船员来说,只有那些真正上过船,完成完整航行流程,并在航行过程中亲身经历各类问题、亲眼看到各种实景的人,才是合格的”。正是在战风斗浪中的不断经历和积累,他体会到航海这门学科的深奥并深深爱上了航海,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航运事业,逐渐成长为一名功底深厚的航运教育工作者。

治教:学校引航专业开设的倡导者和践行人

因工作需要,1980-1990年刘先栋先后担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驾驶科党支部书记、驾驶系党总支书记,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国家进出口贸易日渐增长,引航员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沿海港口开放后,引航员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这样的形势下,1980年,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副校长陈震霖参加全国交通会议,商讨建立引航员技术职称评定和考试晋级制度。返校后学校党委开始酝酿开办引航专业,并委派驾驶系组织筹备调研。当时刘先栋作为代理党总支书记,立刻将新专业的筹备作为重点工作,在驾驶系积极呼吁,召集竺宗文、王千一、徐显、柳家森、谢曾铿、张家珍、邱振良、刘书藩等专家学者研讨内河及港口引航办学的可行性,“我记得,老先生们谈了很多,长处、短处分析,扬长避短,重点是‘狭水道’,这是河专之长,与大连海运学院、上海海运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等比较,我们办引航专业优势就在狭水道。”

1991年,刘先栋在江苏南京给“江苏省港监函授班学员”授课

统一专家学者意见,经上级同意,刘先栋再次组织驾驶系教师四处走访调研,先后前往教育司、水运司、大连、青岛、上海、深圳、广州等单位和地方高校,拜访请教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专家,返校后形成调研报告。就这样,在刘先栋等老一辈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引航专业于1982年顺利开班。“但光开班还不够,当时教师也是很紧张的”,随即他又陪王千一等老先生四处奔走引进专业师资,保证引航班开办规模,虽然引航专业只开办了短短几年,但输送了一批人才解决当时国家引航专业人才缺口的燃眉之急,为学校航海类专业建设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这门专业在发展中被并入航海技术专业,演变为一系列专业课程,对后续航海类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持续深远的影响。

为师:“双师型”教师的积极响应者和坚持者

1994年4月,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成立,刘先栋调任航运学院任党委副书记。他说:“航海技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师生都应该兼具理论和实践的优良素质和能力”。为了更好对接行业人才培养要求,为交通运输行业输送人才,交通运输部提出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师要持“双证”(教师资格证书和船员证书)上岗,基本上要达到大副或船长,毕业的学生也要拿到海员证书,但当时有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船员证书,学生也不愿意上船工作。

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他牵头制定学院“双证”教师方案,并率先垂范,于1994年再次上船顶岗实习,并顺利取得远洋无限航区一等船大副证书、内河一等船大副证书。在他的影响和号召下,学院许多教师重新上船实践,积累航运经验,考取船员证书并持证上岗。到2000年,学院持有海船船长证书达10余人、大副和二副证书近20人、内河船长证书5人,形成“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班底,师资力量得到全方位提升,在“双师型”老师们的影响下,学生们也涵养航海情怀,对上船工作的认同度日益提升,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

刘先栋获得的相关奖项和荣誉

为人:以真心换真心的知心人和领路人

担任党委副书记期间,刘先栋一直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送去党的温暖”的理念。在部属高校党建工作交流会上以此为题的发言,引起广泛反响和好评。他十分注重团结身边教职工,部分老教师常因思想和学术上的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他多次带着年轻教师拜访这些老教师,并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在一次次的交流中,老教师们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关心尊重。他们放下执念,融洽共处,有两位老教师还在高龄时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被传为佳话。当有人问刘先栋对此事的感受,他说:“我接受党的任务,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事,两位老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党的感召力,使他们坚定了信仰,我只是真心对真心,将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里。”

1987年,刘先栋在川江带学生实习

刘先栋十分重视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身体力行竭尽所能给学生提供帮助,认为对于青年学生,包容、理解、耐心指导远远比惩罚有效。他直言:“我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孩子犯错需要被管教,但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更重要。”每年他都要开学生大会,和全院的学生们交流思想,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仍记得他曾经的教诲与恩情,学生们私下评价他为“刀子嘴豆腐心”,他听说后,淡然一笑,“我这是真心换真心”。学校举办师生运动会时,他和同学们一起上场参加各类比赛,看到有些参赛学生瘦骨嶙峋,心有不忍,自掏腰包购买食材炊具,带着学生在学校操场边搭锅起灶,做饭炒菜、煨藕汤,温暖和谐的场景引得师生围观参与,成为很多毕业生难忘的大学记忆。多年后,有老师回忆起当年刘老师在操场边做饭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感到温暖且温馨。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刘先栋在学校成长成才,又亲历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虽然他于2006年退休,“只要有需要,我一定还可以发挥光和热”,已77岁高龄的他仍常怀热忱初心,关注学校、学院事业发展,关心关爱青年学生成长,精神矍铄地出现在校友活动现场,成为连接校友与学院、学校的纽带,为增强学校航海教育凝聚力、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文:柯勇;图:航运学院;编辑:曹明;审核: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