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新而行” 成就卓越人生 ——校长杨宗凯在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发布:2024-06-18 10:08 来源:党政办公室

大字号

青春“向新而行” 成就卓越人生

——在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杨宗凯

2024年6月15日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以一场盛大的典礼,共同见证2024届同学们最重要的青春仪式。14197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入人生新的征程。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成长成才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们、家长们、企业导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大学时光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作为校长,我一直非常关注你们的求学生活,通过你们每一个人的数字画像了解你们的成长过程,你们从入校到毕业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长都有迹可循,所以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诉你们,你们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下面我用“系统展示,数据说话”的方式,与你们共同回顾这段极不寻常、意义非凡的求学时光。

回首过往,来自3552所重点学校的优秀学子从全国各地齐聚武汉理工大学,开启你们的求学之路。曾被称为“史上最难考生”的你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赢得了人生“大考”,交出了一份无愧自己、无愧父母、无愧恩师的青春答卷。我相信,这段经历,是一堂人生大课、一笔宝贵财富,使大家更加懂得珍惜、不畏艰险,永远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在你们的求学生涯中,学校致力于“让每个学生更卓越”,竭尽所能为你们成长成才提供支持和保障。学校6753名专任教师、指导老师、企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不遗余力为你们提供思想引领、学业辅导和科技创新指导3041间教室、实验室留下你们孜孜以求、勇往直前的奋斗身影,8651门课程、1120万册图书资源等泛在学习资源供你们汲取知识力量,2323名后勤服务人员不辞辛劳为你们提供暖心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数据驱动精准发放“奖贷助减补”各类资金2.26亿元,助力你们勇敢追求梦想。学校作为全国首个“全程线上不入校”评估试点高校,为你们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培养环境;学校IOC服务热线精准回应你们的诉求,学校首辆无人驾驶的自动接驳车在梅岭路上缓缓而来,“友谊门”服务青年学子开展交流互鉴、共同成长……

这几年,你们成为学校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更加互联、开放、共享、个性”教育新生态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通过数据可以看到,你们这一届毕业生在能力提升方面表现亮眼。你们在智慧图书馆中沉浸式遨游书海17.33亿人次,同上一堂“思政大课”17.28万人次,参与“理工智课”线上课堂活动143万人次,在线学习总时长89万小时,参与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28.95万人次;在你们当中,有5359名同学参与科研项目5335个,有4333同学发表论文5726,6338同学申请专利12302件,4111同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项;在你们当中,有8945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卓越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累计1.4亿元,4978名同学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各类荣誉称号;此外,你们的课外生活也非常丰富,有8164人次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在座还有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深度参与导师的科研团队,在C919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湖北首条智慧高速公路等国家和区域重大项目研究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几年,你们的努力拼搏、勇于担当,生动诠释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也为理工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在你们当中,有821名同学站在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技术攻关第一线,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其中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高朵朵同学,聚焦光催化产氢技术突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理学院本科生王梓轩同学,围绕航空航天与深空探测不断“追求卓越”,受邀参与中国探月工程“长征五号”发射任务。

在你们当中,有11970名同学在与行业企业联合打造的“无边界”课堂等新型学习空间中点燃科技创新激情,学校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再次位列全国第一,在2022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获评“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的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机电学院本科生戴子恒同学,在科技创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在你们当中,有3341名同学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模式,提高“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能力。其中首批入驻海南研究院开展科研攻关的土建学院博士研究生龚航里同学,曾在2021年荣获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成果奖。

在你们当中,有4138名同学参与“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3S系列赛事,数字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其中服务学校发展和师生所需的21个项目已经落地应用,使用量超2万人次。

在你们当中,有8201名同学用“专业所能”服务“基层所需”,在祖国边陲大地唱响青春赞歌。其中法学社会学院本科生陈纪元同学,志愿服务工作得到团中央的充分肯定,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安全应急学院硕士研究生鲜于甘可同学,志愿服务总时长超6000小时,荣获湖北省高校“研究生党员标兵”等多项荣誉;航运学院本科生杨宇龙同学,卫国边近700个日夜,以坚毅和忠诚守护祖国边疆。

同学们,在大学美好而短暂的时光中,你们取得了一项项沉甸甸的收获,即将踏上新征程、开启人生新篇章。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请你们记得“青春不散场,未来尤可期”。你们当中,有3980名同学会继续在国内外顶尖学府深造,探索知识的无尽宇宙;有1610名同学带着满腔热血主动扎根基层,在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还有3840名同学将前往国家重点领域、国防科技单位、重点行业企业,为服务国家战略挥洒青春汗水。同学们,我要告诉你们,你们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成为了母校永远的骄傲!我为你们点赞,为你们自豪!

同学们,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这几天,我常常在校园里看到你们身着学位服的身影和洋溢着青春的笑脸。经历过疫情考验的你们,相信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诸多变数已经有了深刻的体验。如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作为校长,在临别之时,我想给你们三点建议,希望你们从容应对充满变数的未来,在人生之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是“以不变应万变”,做到准确识变,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追梦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实力快速提升、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结构重塑,给你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你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与责任。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你们要沉住气、稳住心,唯有坚守初心和努力奋斗,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可靠路径和最大确定性。强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坚守、接续奋斗,从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光纤传感器的姜德生院士,到“感动中国”的智慧码头领跑者张连钢校友、到圆了碳纤维“中国造”梦想的张国良校友,到一批批奋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武汉理工人,将“小我”融入“大我”始终是全体武汉理工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同学们,希望你们牢记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秉持“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不变的就是变”,做到主动求变,做追求真理、坚守理性的创新实践者当前,人工智能正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汽车等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也对很多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很多同学的“生产工具”。数字时代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这就需要你们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打造属于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将在创新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创新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你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同学们,希望你们拥抱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驾驭人工智能,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以开放的视野、共享的态度、求知的热情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

三是“善于终身学习”,做到积极应变,做自我更新、不断探索的社会引领者这几年,学校更加强调能力为重的教育,注重核心素质的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协作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跨界融合能力、计算思维、绿色技能(8“C”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是你们昂首阔步、奔向未来的底气。然而,前进的路上没有坦途,随着知识迭代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只有自我突破、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人技结合的能力,才能形成属于你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天起,你们将成为武汉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校友,学校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珍贵礼物——校友卡及终身学习空间,学校的智慧教育平台永远向你们开放,我们共同打造永不断线、永不落幕的元宇宙大学。同学们,希望你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增加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延展知识和人生的边界,努力成为能够引领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三领人才”。

同学们,你们不仅是充满朝气与希望的新生代,更是承载着使命与梦想的破浪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铭记“国之所需,志所向”的承诺,强化“萤火微光,愿为其芒”的担当,发扬“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的韧劲,肩负起推动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任,在强国筑梦的道路上践行“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绽放绚丽光彩!

同学们,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带上母校的祝福与期望,整装出发吧!祝大家一路繁花,前程似锦!欢迎你们常回母校看看!同学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