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号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战火纷飞岁月里中共领导下的西南联大人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讲师团 田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无问西东》这部电影,我们感动于那一群年轻人在人生迷茫时执着地追求内心的梦想,感动于青春之花在硝烟中的从容绽放,感动于爱情在经历患难后依然有最深情的眷恋……而整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一条主线,是故事背后的一所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期间部分高校内迁于昆明后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她在战火的洗礼中书写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形成了特有的“爱国、民主、科学”和“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

一、于民族危亡时共赴国难

说起西南联合大学,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里大师云集,但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的是,这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高等学府,同样为中国革命孕育了珍贵的“火种”。 西南联合大学的党组织是如何建立与发展的呢?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到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0月,长沙临时大学党支部成立,随后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工作。

随着抗日局势继续恶化,长沙的局势也越来越危急。教育部通知临大西迁至云南昆明,当时的西迁路线主要有三条。

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开学上课。但因从长沙来的党员较少,组织关系未能及时接上。1938年力易周考入西南联大后,与其他3位党员共同成立联大临时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西南联大才重新开始建立党组织。

联大党组织在成立支部的同时,先后成立了“民先”、联大话剧团、联大戏剧研究会等进步学生社团,积极领导进步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联大学生联合昆明大中学校学生一起举办了“九•一八”七周年纪念会,鼓舞群众抗日斗志。

1940年3月,联大党支部扩建为党总支,当时联大共有党员83人,占云南全省的三分之一。

“皖南事变”后,联大党组织遭到破坏,到了联大后期才逐步恢复和壮大。联大党组织领导学生们开展抗日救亡和爱国民主运动,有力推动了爱国民主力量的壮大和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二、在山河破碎时砥砺奋进

西南联合大学在滇8年,八千师生以“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的高尚情怀共济时艰,先后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

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耀眼成就,抗日救亡的铁流中同样有他们刚毅坚卓的身影。九年间,先后共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大军,有14位联大学子献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在“一二·一”惨案中壮烈牺牲的四烈士之一、西南联大学生潘琰,表面上她是西南联大一位进步女学生,实际上是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地下党员。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一二·一”惨案,国民党特务闯入西南联大等学校,殴打、追杀学生。潘琰闻讯立即跑出教室,与敌人进行说理斗争,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暴徒丧心病狂地向人群投掷了两枚手榴弹,潘琰被手榴弹炸伤,随后暴徒用石块猛击她的头部,还用铁条猛刺她的腹部,待同学赶来救她时,她已奄奄一息。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30岁的共产主义女战士从昏迷中被剧痛疼醒时只说了四个字:“战斗!战斗!”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潘琰虽然牺牲了,但她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永远感召着后人继续前行。而在西南联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一二·一”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三、在嘉茵长留处传递薪火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刚毅坚卓”这四个字是西南联大校训,更是中华民族为什么能重新站起来的答案。嘉荫长留,青山永驻。即便当年的人大多离世,西南联大浩然之气依旧永存于世。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西南联大条件的艰苦:学生们几十人挤在茅草屋顶、土坯墙的教室和宿舍里;联大校友夏世铎至今难以忘怀图书馆前排队的人潮,而在暗淡的灯光下,却是一片鸦雀无声的自习景象;闻一多、华罗庚两家一度十几口人共居一室,中间用布帘隔开,形成“布东考古布西算”的奇特格局;为躲避轰炸,教授们大多住得很分散,有的住在几十里外的远郊,步行来上课,周培源先生骑自养的马上课,但从不迟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和“刚毅坚卓”的顽强精神支撑着联大师生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弦歌不辍。

2020年1月20日,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了西南联大博物馆,详细了解西南联大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

“爱国主义是西南联大最宝贵的精神内核、最鲜亮的底色。”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体现为教书救国、读书报国,自觉“与国家之前途,民族之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虽然西南联大的过去已成为历史,但其辉煌功勋和不朽精神始终没有被后人遗忘。无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还是师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在诸多方面,它都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身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时代,我们要继承西南联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其办学传统和学术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我们要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紧密相连,将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有机结合,以爱国、担当、自强的姿态,奋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

(推荐单位: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