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把钥匙开“学习共同体”之锁
结对共建支部: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一、活动主题与思路
为进一步丰富“师生结对·支部共建”活动内涵,按照学校和学院党委的部署安排,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联合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聚焦“经验分享、资源共享”,以主题教育、创新竞赛、学业规划为抓手,推进“学习共同体”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师生优势,整合专业资源,增强组织的创新力和实践力。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 用主题教育“钥匙”开理想之锁
机械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主题教育学习平台,组织本系师生每月进行2次及以上的主题学习和座谈交流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特色活动具体包括: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宋春生同志结合共建支部党员实际,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号召党员同志要坚定理想信念、共创美好未来;教职工党支部党员、二级教授胡业发面向“智能制造”专业新生开展“文化自信与强国梦”的爱国主义专题教育,使新生结合行业特点坚定自己的目标,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建设中。
2. 用竞赛指导“钥匙”开创新之锁
习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谋学生的未来关键就是谋创新,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党支部开展主题为“师生支部共建——促创新竞赛成绩新辉煌”的共建活动。活动中,教职工支部党员宋春生、李益兵、凌鹤、胡业发、张锦光、丁毓峰、徐汉斌等与学生支部党员开展师生结对指导活动,以创新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党员克服工学矛盾、建立战胜未知困难的自信心。教职工党支部党员宋春生、李益兵、凌鹤等凭借过硬的知识储备和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深得学生喜爱,入选创新竞赛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多项创新成果。
3. 用学业规划“钥匙”开发展之锁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发展困惑,教职工党支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开展专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明确学习动力。教职工支部党员李益兵、凌鹤、郭敏等针对大一新生开展“认识机械”主题交流活动,旨在让新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概况和发展前景,提升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教职工支部党员李益兵、宋春生、凌鹤、郭敏、萧筝等切合学生党员的实际问题,就毕业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存在的疑惑和困难,组织开展了研讨与意见收集座谈会,解答学生党员的疑问,为今后工作改进收集了一线素材。教职工支部党员李益兵、凌鹤、郭敏等就卓越班外出实习情况,组织开展了实习意见反馈师生座谈会,听取了各位同学的实习心得,肯定了大家切实努力的态度,并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学生党支部党员朱郭福、周光旭、梁晓等传承共建精神,在教职工党支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高年级优势,为低年级同学讲解了大学生活规划中的关键时间节点,旨在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更好地做出规划。
三、所取得主要成效
师生支部结对共建以增进师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创新发展为出发点,以师生结对参与创新竞赛为突破口,以竞赛获奖和学术成果为导向,充分将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与教师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相结合,走出一条聚焦师生“资源共享”,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新动力的成果之路和创新之路。
通过支部共建活动,共建党支部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支部间师生资源充分融合,结对共建支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教职工党支部党员宋春生、胡业发、徐汉斌、张锦光、凌鹤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支部成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S环形”赛道挑战赛等各类大赛,并取得国家一等奖6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项;依托创新竞赛项目,学生党支部党员林创挺、李宗雨、孙悦涵、李天宇、陶锐等在教职工党支部教师的指导下共申请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0项/篇;学生党支部党员周光旭、黄明喆、林创挺、李天宇、安世朝、孙悦涵、李宗雨、潘旭阳、陶锐、田子文等10名同学获得了推免资格,并被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湖南大学等“双一流”大学或中科院录取,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半年来,学生党支部党员在专业课学习上也取得了极大地进步,周光旭、林创挺、潘旭阳、田子文等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三好学生”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因工作业绩突出,2019年6月机械工程系教职工党支部荣获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经验与启示
在结对共建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师生结对共建活动,服务广大师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支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学生活跃的创新思维与教师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相结合,以师生结对参与创新竞赛和学业指导为突破口,开创了一种推进“组织师生有力”的机制,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推荐单位: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