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号

【理工文化】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师资班同学回忆文章集

【编者按】1977年,100余(108)名校友们作为恢复高考的首批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的校门,成为学院基础部迎来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成为了高校基础课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2021年,毕业四十年之际,这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母校的深情和对同窗的牵挂,筹办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同学 “重走水运路” 活动,撰写水运基础部77级史实和77级同学回忆文章集,一份份当年的物件、一篇篇回忆录和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主题曲,无不再现77级校友们服从国家需要,勇于担当,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也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理工精神。

(以下文章为作者回忆,不代表本网观点)


毕业40年,蓦然回首,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才发现我们当年的同学有许多正在奔向70岁甚至奔向80岁,才发现一些当年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们都在变老,随时有可能随风飘去。

人老了都希望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点念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最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不像名人那样,我们沒有那么多成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也沒有人愿意帮助我们写回忆录,只有靠自己。然而,我们既没有作家的才华,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写一本书,所以,我们都拿起笔,在互联网上聚在一起,把我们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后简称水运)的经历和故事记录下来,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一本书。


幕后花絮

为纪念我们大学毕业40周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5个师资班的同学在网上聚到一起,共同参与了留存美好记忆、见证风云历史的“重走水运路”活动。大家拿起笔来,回首当年,展开今天与昨天的对话,留下47篇追忆往亊、凝聚思考的文章,形成了这本生动翔实、意义非凡的电子版回忆录。

40年风霜雨雪,当年青春年少的同学都已兩鬓斑白,而且分居世界各地,把大家汇聚拢来做好一件事情,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次活动的总策划刘康勇同学带领工作小组全体成员,为此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他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和所有同学为这次活动作出的奉献,交织成这本电子版回忆录幕后璀灿夺目的花絮。这本书是由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5 个班的40多位同学利用互联网写成,是为纪念77级学生大学毕业40周年而举行的“重走水运路”活动的结果。如果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在网上重走水运路,并完成了这本具有历史意义的书,从以下幕后片断,即可见一斑。


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者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 “重走水运路”活动工作小组成员:

王亚斌,唐小兵,黄兆华,高建明,杨守刚,刘康勇

回忆录主要编辑人员:

李怀忠

回忆录主要校对人员:

尹兰,唐小兵,高

回忆录电子版主要编辑人员:

王洪波

回忆录第一部分基础部77级史记参写人员:

王亚斌,唐小兵,黄兆华,高建明,杨守刚,刘康勇

回忆录第二部分基础部77级同学回忆文章集参写人员:

基础部77级43位同学

回忆录编写结构设计

5 个班的同学分布在世界各地,模块设计是组织他们在互联网上撰写同一本书的有效方法。按照写作大纲,将回忆录分割成逻辑模块,采用“分田到户”的方式,明确编写人员。最终,合成一体。


回忆录编写结构设计

5个班的同学分布在世界各地,模块设计是组织他们在互联网上撰写同一本书的有效方法。按照写作大纲,将回忆录分割成逻辑模块,采用“分田到户”的方式,明确编写人员。最终,合成一体。

回忆录文件的保存结构

建立统一的文件保存系统是实现编写模块设计的保证。以下素材数据结构简图表明了各专业班的子文件库与总素材数据库的关系。由各专业班按照统一的标准创建本班的子文件库,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递。工作小组由专人创建总文件库并动态备份文件。在稿件和素材收集编写过程中,有专业班因电脑故障而丢失该班全部稿件和素材的事故发生,但由于有总文件库的备份,使得该专业班的子文件库能够快速恢复,保证了回忆录撰写工作的正常进行。


宣传工作

动员基础部77级全体同学参与活动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从活动开始,工作小组就将宣传动员作为工作重心,通过群聊,小组解说答疑,个别交流,范文讨论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并定期在网上发布活动简讯,鼓舞同学参与活动。以下是活动的倡议书和活动简讯摘录。


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倡议书

为了一个共同的记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

今年是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81届)毕业的第四十个年头。离开学校后,你或许再没有回来过。你还记得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吗?还记得曾经住过的宿舍吗?还记得高耸的苏式教学楼吗?还记得那座老图书馆吗?还有当年的食堂、医务室、体育场和校园里的林荫大道……当你再回到水运时,这些承载着你青春年华的人和物也许巳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我们无法阻止这些,但我们却可以将这个曾经改变我们命运的地方,将你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这段历史,将影响我们一生的老师和同学们记录下来!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不适合开展大型的聚会活动,我们倡议在网上开展“重走水运路”的活动,从头开始,重新做一回同学,把我们在水运的学习和生活故事记录下来,作为我们对毕业四十周年庆典的献礼,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珍贵纪念!

活动的主题:把我们在水运的学习和生活片断记录下来

活动的内容:

1.在各同学群里以群聊的形式,回忆四十年前在水运的学习和生活,回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缅怀许多已经去世的老师和同学;交流信息,把自己压在箱底几十年的照片和在水运使用过的物品拿到群里来晒一晒。群聊不分时间,没有限制,由各同学群自主进行。

2.完成一部电子版的图文并茂的回忆录,包括基础部77级各专业的特色以及在校期间的一些典型的人和事。

活动的参加者:基础部77级全体同学。每位同学自愿提供素材,形式多样。可以是短篇回忆文章,不想写文章的同学可以提供自己当时的照片、合影或者物品的照片,配上简短说明;还可以是自己的书法、艺术作品,形式不限。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把最美的记忆奉献给大家,把最翔实的经历记录下来。

活动的组织形式:各班由一名活动召集人负责设计和撰写反映本班特色的班级概况和简史,并组织协调本班同学素材的收集工作。请大家将自己的回忆文章、作品和照片等素材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方式发送给本班的召集人。

各班召集人分别为:数学王亚斌,力学唐小兵,物理黄兆华,自然辨证法高建明,制图杨守刚。

本次活动的工作小组及编辑人员负责各班同学素材的整理,电子版回忆录的设计和编辑工作。

素材收集截止时间:2021年5月1日

诚聘编辑人员:本次活动是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好机会,也是展示自己特长和智慧的时候。我们需要有兴趣和专长的同学参与两个层次的撰写和编辑工作:本班层次和整个回忆录层次。请大家与本班召集人联系,自愿报名。感谢你能站出来为大家服务!

来吧!亲爱的同学!献出你的智慧,展出你珍贵的回忆,秀出你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在这个小册里再相聚!

基础部77级“重走水运路”活动工作小组

2021年3月15日


“重走水运路” 活动简讯摘录

活动近况和进展

自从我们在网上开展“重走水运路”的活动以来,全体同学积极响应并参加到活动中。大家以微信群聊的形式,回忆在水运的峥嵘岁月,重温师生和学友之间的情谊。大家互相提示,拣回许多淡忘的记忆,积极提供和收集各种当年的素材,撰写个人的回忆文章。到目前为止,工作小组巳经收到大量的回忆文稿。有的同学更是激情燃烧,思若涌泉,个人提交了多篇回忆文稿,给这次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当这些已经完稿的回忆文章在各同学群里传阅开后,许多同学的鲜为人知的经历和传奇故事吸引了大家的热议。以往很少在群里露面的同学也纷纷参加阅读和讨论,平静的各同学群变成了沸腾的感情交织地,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许多同学评论:撰写自己的回忆文章、欣赏他人的回忆文章、感受文章里的闪光点的过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这个过程将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将我们的思绪连在一起,将我们的青春年华重现!这样一个过程不就是这次活动的最高意境吗!

来自同学的建议

编写一部在同学内部传阅的电子文件形式的回忆录是这次活动的一部分。现在,在出版社部门工作的基础部校友对这部回忆录的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稿件的总数量能够达到出版的最低要求,建议将这部回忆录公开出版。我们沒有受过文科写作方面的专业训练,也少有作家的才华。每一个人都难以完成一部文学著作,也没有能力撰写一部《史记》。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拿起笔,聚在一起,就能够记史!把我们在水运的那段历史记录下来,把我们每一个人的闪光点记录下来,把每一个人的记忆刻进这段历史里。当收集稿件工作结束后,工作小组会根据稿件的总数量决定是否把这个建议提交大家讨论,并根据大家的意见作出决定。

活动中的闪光点

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同学和学校有关部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这项公益活动作贡献。其中,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友会十分关心和支持回忆录的编辑工作,并准备安排专人参加编审工作。出版社资深编辑尹兰同学为回忆录的出版献计献策。报刊资深编辑李怀忠同学主动承担稿件的编审,在百忙之中为大家修改稿件。朱倩军同学虽因脑梗塞致半身不遂,但仍坚持为这次活动题写字幅。吕伟同学更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专门为这次活动创作了一首歌,并为回忆录创作背景音乐。高建明同学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联系专业歌手,演唱吕伟同学创作的歌曲……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我们的歌

你想过吗,基础部77级有自己的歌?呂伟同学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重走水运路”不仅让我们写出一本记录我们历史的书,而且让我们拥有一首叙述同学情谊的歌,一首我们自己的歌!这是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的一个创举!


更多阅读——

【理工文化】魂牵梦绕的地方

第一部分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学习生活记实

第二部分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师资班同学回忆文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