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号

【理工文化】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师资班同学回忆文章集

【编者按】1977年,100余(108)名校友们作为恢复高考的首批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的校门,成为学院基础部迎来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成为了高校基础课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2021年,毕业四十年之际,这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母校的深情和对同窗的牵挂,筹办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同学 “重走水运路” 活动,撰写水运基础部77级史实和77级同学回忆文章集,一份份当年的物件、一篇篇回忆录和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主题曲,无不再现77级校友们服从国家需要,勇于担当,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也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理工精神。

(以下文章为作者回忆,不代表本网观点)


毕业40年,蓦然回首,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才发现我们当年的同学有许多正在奔向70岁甚至奔向80岁,才发现一些当年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们都在变老,随时有可能随风飘去。

人老了都希望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点念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最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不像名人那样,我们沒有那么多成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也沒有人愿意帮助我们写回忆录,只有靠自己。然而,我们既没有作家的才华,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写一本书,所以,我们都拿起笔,在互联网上聚在一起,把我们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后简称水运)的经历和故事记录下来,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一本书。


唐小兵短文两则

唐小兵 7702班

我与理论力学的缘分

回想大学4年,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什么?也许是理论力学这门主课考试不及格吧——这也是大学四年里唯一补考过的课程。退休了,也该把这件囧事拿出来晒一晒了。

力学师资班最重要而且也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就是理论力学,当年给我们班配备的老师都是水运最棒的,理论力学也一样,主讲老师是方为表教授。当年方老师已经50多岁,原唐山铁道学院毕业,老中共党员,解放前参加地下工作,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右派,给我们授课时刚“摘帽”不久。方老师为人师表,课前准备充分,上课一丝不苟,授课效果好。给方老师当助教的则是晏谦老师,他是北京大学毕业生。

我自认为理论力学应该是本人专业基础课里面学得较好的一门课,上课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更没有无故缺席,作业都是独立按时完成。有时作业忘了带到教室提交,便会在课间10分钟跑回寝室,把作业拿去交给老师。另外还做了不少课外习题,这样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课程的良好感觉,使我在考前颇有信心,觉得这门课应可稳稳妥妥过关。

没承想,考试结果出来,总评成绩是56分,因为我期中测验考了80分,按照2:8的分配比例,也就是说,我期末考试只考了50分,必須参加补考。这个结果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而且难以接受的。

木已成舟,没有办法,不接受也得接受,接下来的暑假只能够认真复习准备补考了。针对理论力学自己最薄弱的动力学部分狠下功夫,果然发现,我对动力学几大定理的理解确实有欠缺,处于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状态。搞懂了这些问题,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最后的补考成绩是:100分!虽然心中有了一些安慰,但还是高兴不起来,毕竟这是补考啊。

毕业分配留校工作,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被分到理论力学教研室,当了一名教授理论力学课程的老师,而且一教就是几十年,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常言道“不打不相识”,理论力学给我的那次教训,让我把这门课程撬开了一丝缝隙,对它也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为我今后的理论力学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后面不管是授课或是辅导答疑都能够从容应对,而且教学效果也得到绝大多数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与理论力学的缘分,使我受益良多。

水运情图片集

唐小兵,1956年4月生,湖北宜城人,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02班毕业。

经过下放插队两年和工厂两年的劳动,终于在1977年12月获得参加高考的机会。

1977年12月广西高考时间安排

广西高校招生委发给单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录取专业是起重运输机械

单位开具的前往学校报到的介绍信

教学大楼顶留影——这可是汪黎明的杰作

寝室6人,难道这张照片是老邵拍的,唯独少了他。

四年大学生活,三个春节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不知哪个春节期间,汪黎明把妹妹也带过来了。

与魏勇一起到上海实习的留影

唐湘晋——进校门后认识的第一位同学,都在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同时安排在一个寝室

那时穿工作服还挺时髦的。

班级照——这个应该是毕业前一年的夏天,老师只有陈彭一人。

这张照片值得拿出来晒晒,这可是数学力学班的原班人马分班前的合影,试图分辨几位老师:二

排左1——张鸿翼,二排右2——曹树钦,二排右1——曾秋苇,前排左2——徐凤梅

献血纪念,献血的第二天,郭玉等身体好的同学就到篮球场打球了,不可思议。

2007年,同学们回母校与部分老师合影、座谈

前排左起:晏谦,戴天植,曹树钦,方为表,吴学尧,张鸿翼,潘传富,吴世昭,刘红娣,徐凤梅,后排左9:郭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