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号

【理工文化】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师资班同学回忆文章集

【编者按】1977年,100余(108)名校友们作为恢复高考的首批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的校门,成为学院基础部迎来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成为了高校基础课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2021年,毕业四十年之际,这批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校友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母校的深情和对同窗的牵挂,筹办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基础部77级同学 “重走水运路” 活动,撰写水运基础部77级史实和77级同学回忆文章集,一份份当年的物件、一篇篇回忆录和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主题曲,无不再现77级校友们服从国家需要,勇于担当,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也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理工精神。

(以下文章为作者回忆,不代表本网观点)


毕业40年,蓦然回首,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才发现我们当年的同学有许多正在奔向70岁甚至奔向80岁,才发现一些当年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我们都在变老,随时有可能随风飘去。

人老了都希望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一点念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最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不像名人那样,我们沒有那么多成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也沒有人愿意帮助我们写回忆录,只有靠自己。然而,我们既没有作家的才华,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写一本书,所以,我们都拿起笔,在互联网上聚在一起,把我们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后简称水运)的经历和故事记录下来,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群体的一本书。


记忆中的大学生活

董友华 7701班

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正当我们即将参加高考时,“文革”爆发了,让我的大学梦就此破灭。后來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到农村和山区插队落户,与农民一道战天斗地“绣地球”。我回到武汉东西湖农场,已经做好准备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干一辈子,根本没想过会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1977年恢复高考,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是我重圆大学梦的绝好机会。我是1977年10月10日报名的,这个日子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同年12月参加考试,并顺利地被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数学师资班录取。

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脫颖而出,这是77级大学生的共同标志。入学后,大家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习争分夺秒,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四点一线,即:寝室——教室——图书馆——食堂,希望能追回那些逝去的青春时光。多年以后,一些老师仍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还是77级学生学习最努力!最刻苦!

我们这些老三届学生大多数下过农村,进过工厂,年龄都比较大。我当时31岁,有两个小孩,是我们班年纪最大的。班里年纪最小的是“小广东”郑辉杰,当时16岁。 尽管如此,同学们相处还是十分融洽,学习气氛良好,互帮互学,如今回忆当年学习生活的情景,仍觉得心里甜甜的,美滋滋的。记得孙良和唐湘晋两位同学成天形影不离,连饭后散步都在一起,除了探讨学习问题,也经常谈论人生理想。这样的故事在班上很多很多,以至于毕业分配时,同学们都依依不舍,挥泪而别。

如今回想起来,真是:

弹指四十载,一挥如昨天。同窗情义无限,往事犹清甜。青涩年华比梦,故事流淌情缘,夙夜早已远。我歌我沉醉,起舞恋蟾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