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5-07-16 18:18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新闻网讯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强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引领,7月11日至14日,学校在河南安阳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青年人才国情教育研修班,各教学科研单位30余名青年人才和教师领航工作站成员代表参加。
研修班邀请专家作《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专题报告,通过详实史料与影像资料,系统梳理了林县人民十年修渠的壮阔历程,深刻阐释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红旗渠》情景党课以沉浸式演绎重现了杨贵书记、任羊成、吴祖太等红旗渠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在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现场教学中,老师们实地观摩了“人工天河”的宏伟工程,通过走千里“水长城”、聆听修渠英雄事迹,切身感受建设者们“劈开太行山、引漳入林县”的坚韧意志。研修班走进庙荒村与止方村,见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前往博殷物墟馆探究殷商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深沉厚重,坚定文化自信。研修班组织参访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阳市无人机产业发展中心,了解现代科技在医疗康复、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坚定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
此次研修班通过理论报告、实践教学、企业走访等形式,带领青年人才深刻领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增进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引导和激励他们胸怀“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谱写教育强国新篇章接续奋斗。
材料学院田晓聪谈到:红旗渠精神是生动的教材,激励我在讲台上精耕细作,当好引路人;在实验室里勇攀高峰,敢做开拓者。我将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立德树人与科研创新的不竭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力开凿属于时代的知识之渠。
交通物流学院郭文静表示:红旗渠十年修建历程中的种种艰辛与波折,让我深切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攻坚克难时,理论知识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唯有掌握自身所在行业的尖端技术,方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船海能动学院周梦妮谈到:当代交通面临复杂地形、低碳转型等挑战,红旗渠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气魄,正是我们突破技术瓶颈、优化路网布局的精神引擎。唯有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让学术研究真正连通民生需求。
汽车学院沈俊谈到:作为科研工作者,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在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时,要迎难而上,坚持创新,同时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通过跨学科紧密协作,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一定可以攻坚克难。
学校教师“领航工作站”成员、机电学院李加基表示:通过实践参观红旗渠和庙荒村、止方村,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作为机电教师,将在科研“深水区”攻坚克难,教学中精准育人,开凿“教育渠”,服务国家战略。
资环学院黄俊红表示:作为一名岩石爆破与隧道工程方向的青年教师,通过实地参观青年洞,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专业共鸣与精神冲击,我将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服务人民福祉。
信息学院李家普谈到:通过实地参观红旗渠,林县人民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红旗渠精神不是过去的传奇,而是激励我们面对当下困难时的精神灯塔。作为青年教师,将以此指引工作,勇担责任、甘于奉献,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计算机智能学院荣毅表示:通过观看情景党课和实地徒步红旗渠,让我深受红旗渠精神的洗礼,深感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作为AI研究者,要自力更生、后发追赶,推动技术发展与产业落地,不负时代使命。
自动化学院王茜谈到:此行让我深刻领悟到自主创新重要性,作为智能系统研究者,面对卡脖子技术,要有“锚定目标”韧性,开凿“创新渠”,实现科技自立。
物理与力学学院赵昕谈到:翔宇医疗从县域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印证了“艰苦创业”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科研工作要基于产业需求,培育高质量科研成果。
学校教师“领航工作站”成员、新材所王朝谈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研修之行让我深受“红旗渠精神”洗礼,共产党员们的先进事迹使我受到极大震撼,极大提升了自己对党性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对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而神圣组织的决心。
硅酸盐中心刘云鹏认为:殷墟博物馆现场学习不仅是一次对中华文明源头的朝圣,更是一堂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课。我将把这份历史的厚重与红色的传承融入育人实践,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曲折,坚定文化自信。
交通中心朱曼谈到:无人机技术赋能农业与低空经济,是红旗渠精神在现代的延续。科研要敢闯“无人区”,用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文/图:袁霞、柯勇、宋晓维、胡创;编辑:曹明;审核:郭永琪、房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