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5-05-21 14:56 来源:国际处
【编者按】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瞄准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积极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主动参与并引领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努力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层次、水平和实效。5月为学校“国际月”,本网特推出“国际视野”专栏,全景展现学校国际化建设成效,敬请关注。
一、英语外籍教师Chris Wyatt
问:在学校工作和生活有什么感受?
Chris Wyatt:我第一次来这里是在2019年,当时待了六周,工作人员和学生对我都非常友好。但教学对我而言并不容易,部分原因是语言障碍,部分原因则是中国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开口讲话。从那以后,我来过这里六次,每次待三个月,我对学校的情谊也在不断加深。我认识到如何才能最好地帮助我的中国学生。
问:对于中国文化生活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Chris Wyatt:我努力学习中文,四处旅行,结交朋友,这些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也意识到自身文化的优点。不管你去哪里,我建议你洗耳恭听、睁大眼睛并敞开心扉,学习你能从其他文化中学到的东西,这也是我在中国想做的。
问:对中国学生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Chris Wyatt:我最想说的是,不要只学东西,而是要学会做一个学习者。当你离开大学,你会意识到其实还有很多你不知道、还做不到的事情,你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可以成为终身学习者。学会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我对每个人的鼓励。
二、法语外籍教师 Thomas Burckel
问:在学校工作和生活有什么感受?
Thomas Burckel:我的感受是方便和舒适。这所大学有几个校区,学校为教师们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料,让老师们可以上好课。学校有各种类型的教室和计算机设备,图书馆也配备了一流的设施,让老师们可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工作,让学生们可以在最佳的条件下学习。
问:对于中国文化生活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Thomas Burckel: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团结。在欧洲或法国,人们更倾向于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他们组织了各种协会和活动,学生们积极地参加。全年开展的各种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摆脱个人主义,走向他人,支持他人,这些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文化价值观中都有体现。
问:对中国学生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Thomas Burckel:祝愿同学们在理工大顺利完成学业,未来一切顺利。希望他们能找到有趣的工作,并且希望他们未来即使不从事法语相关的工作,也能继续保持对法语的热爱和热情,为加强法语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联系贡献力量,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祝愿他们未来好运连连,幸福快乐。
三、日语外籍教师 神田
问:您至今为止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神田:科学研究对大学老师来说非常重要。这几年,我参与了中文外译项目,围绕“把中国的故事告诉外国人”主题认真开展工作。除此之外,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编辑了大约30本书。
问: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您更重视什么?
神田:我会举办很多活动,例如配音大赛、卡拉OK大赛等。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进行策划,我还会让他们积极参加作文比赛等。
问:AI时代对外语系学生有什么要求?
神田:如今,有日语+这样的主题,意味着只会日语是不行的,除日语之外,还要掌握各种本领。我每年都会多次听中国科学院院士讲课,进行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
编辑:沈璐彤、庄琳鑫;审核: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