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会议“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在汉举行

发布:2025-05-15 17:31 来源:党政办、国际处、宣传部、外国语学院

大字号

新闻网讯为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全球教育变革,携手推动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月15日下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和学校共同承办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会议“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在武汉举行。来自柬埔寨、哥伦比亚、瓦努阿图等在内的9国部长级官员,国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主持大会。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柬埔寨副首相韩春那洛、哥伦比亚教育部部长何塞·丹尼尔·罗哈斯·梅德林、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和科技部副部长蒋黛兰、乌兹别克斯坦学前和学校教育部部长顾问乌卢格别克·塔什肯巴耶夫、瓦努阿图教育部部长第一政治顾问霍华德·阿鲁、校长杨宗凯出席会议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娅·贾尼尼视频致辞。

吴岩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正深刻重构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图景。中国高度重视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积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教育平台并推动平台智能升级,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吴岩提出合作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四项倡议。一是合作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探索教育新模式新形态;二是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掌握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是合作推动教师能力建设,帮助教师掌握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新技能;四是合作制定标准与伦理规范,确保技术应用更安全可控、更包容公平。

杨宗凯指出,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AI与行业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形成了“三维一体”的创新生态。尽管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改革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人才供需的结构性错位、技术伦理与人文关怀的冲突、国际合作与规则制定的滞后等。面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带来的深刻变革,学校将构建“学科+技术+产业”多元协同平台,致力于以“共建、共赏、共享”的姿态构建合作共赢的新机制,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推动“技术为人、教育为本”的理念传播,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教育智慧与科技力量。

大会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教育与创新司未来人工智能教育负责人苗逢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学校副校长王发洲分别以“人工智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现状与趋势”“中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政策与实践”“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培养”为主题进行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周作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分别主持讨论。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重塑全球教育变革图景”“智能时代的能力需求”“打造全球教育变革共同政策愿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文:黎慧、谢小琴、谢昕恬;编辑:曹明;审核:沈华东、项凡、琚超、薛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