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5-04-23 12:46 来源:国际处
【编者按】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瞄准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积极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主动参与并引领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努力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层次、水平和实效。5月为学校“国际月”,本网特推出“国际视野”专栏,全景展现学校国际化建设成效,敬请关注。
问:您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有哪些代表性成果?
张联盟:代表性成果是功能梯度材料、热电材料、PCVD技术的基础科学、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三方面。
问:能否分享一次令您印象深刻的国际科研合作经历?
张联盟: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当时的老校长袁润章教授,与日本东北大学、美国UC Davis大学都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为了促成学校之间的交流,袁校长和我们当时的党委书记陈仁善非常用心。东北大学首先是平井教授一行来访,然后是金属材料研究所来访,后来是学校校长来访。我们袁校长和仁善书记都非常重视,亲自策划。当时,我们科学研究的起点低,产业技术的起点也低,所以通过人才交流,人才培养获得提升。有了人才,才有了技术,有了平台,才有了成功。学校领导亲自上阵,全力支持,抓国际合作、国际交流,抓人才培养,这是国际科研合作的基本保证。
问: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借助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学科影响力?
张联盟:现在,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不能因此我们就不搞学术交流。一些思想的起源,一些领导力的创新,我们还很缺乏。那我们如何来进行国际交流,如何通过国际交流汲取其他先进国家的营养非常重要。第一个方面,我们要继续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第二方面,除了人才培养,大学总的趋势来讲还是向人家学习。国际交流需要非常好的语言,外语也很重要。在国际形势上,孩子们从年轻时候就知道自己国家的态势,人家国家的态势。孩子们只有看一看才知道,别国的政治文化,以及人生的选择、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很多同龄人或者我们的学生,他多年以后还是觉得祖国好。无论是什么原因,他说出这句话,他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祖国的需要,祖国的重要,所以还是要交流。校领导和学校要积极地策划如何开展国际交流,如何在新形势下展开新交流,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问:对青年学者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您有什么建议?
张联盟:我举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的导师是日本东北大学平井敏雄教授,他有几个最好的方向。一是全世界第一个做出PCVD;二是跟其他两位教授在全世界首次提出梯度材料;三是提出热电材料GCT。这三个方向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产业,他很支持,这也是他跟袁润章教授很早的一个默契。所以这种从人才、技术到思想、产业化,才是最好的国际合作交流。
问:您对学校外事工作的推进,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张联盟:我们期待学校国际化越来越好。在新的形势下,学校领导、院长和教授们都要更加重视,用新方法、新方式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不仅要动脑筋,更要有激情、有责任感,这样国家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编辑:谢小琴、曹明;审核: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