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力量】张健:30年坚守 只为做好水泵房守护者

发布:2023-03-30 08:50 来源:党委宣传部、后勤保障处

大字号

在东院的树荫深处,有一间不起眼的平房,墙上张贴的水泵房各项制度、岗位职责与达标示范岗的红旗交相辉映。简易的红木桌上摆放着几本厚厚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着每半小时的水压变化、进出水状态与设备情况,而在落款处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张健。

张健是东院水泵房水电值班岗位的值班水工,这个看似普通的岗位,却肩负着保障东院万余名师生正常供水的重任,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30年。

“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好家”

“我从小在学校长大,我的父母和哥哥都是学校职工,这里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的家,我想尽自己的努力守护好。”谈及与学校的情缘,张健自豪地说。1993年,24岁的张健来到学校后勤保障处工作,担任维修水工。工作中他认真细致,踏实肯干,5年后他被调至东院水泵房工作,一干就是25年。

马房山校区东院处于市政管网供水末端,且地势较高,经常因进水水压过低造成供水中断。2009年前,东院还不能全天供水,每晚11点停水,直到2021年,经与水务集团协商,在马房山中学增加加压泵,东院供水问题得到根本性好转,但也时常因水泵过载等问题停泵。东院水泵房原有4名工作人员,采取倒班制,随着2016年后同事们相继退休,东院供水重任就都落在了张健一个人身上,“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已成张健的工作常态。

张健在每天早上7点上岗,每半个小时巡视一次,直至第二天凌晨近1点,没问题才放心回去休息。“进水压力表上不同的指数代表不同的现象,正常值是在0.36附近,水压过高一般是轴承或者机器本身故障,水压过低一般是出现跑漏故障。”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有一定技术含量,“勤听、勤摸、勤看、勤走”是张健这么多年摸索出的一套工作窍门,日积月累的经验让他仅通过听机器运转的声音就可以判断是否出现供水问题。冬天的时候,尤其是深夜出现跑漏的情况居多,无论什么时候,张健都要出去找到漏点,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2020年元旦前夕,本该是团聚欢乐的日子,张健却为武昌水务局发布的停水公告而忧心。为配合地铁道路建设供水管道施工,2019年12月29日晚10点至30日晚9点东院停水。可到31日零时,距通知恢复供水时间已过去14小时,东院水泵房依旧无进水。张健不停地向水务局反映学校情况并咨询学校周边供水情况,每隔20分钟,就检查一遍水泵的运转情况:市政供水压力是否恢复、校内管网出水压力是否正常、两个蓄水池内的蓄水水位有无变化等,1月1日中午1时,市政供水水压才终于恢复正常,此时,张健已连续工作13个小时。听到东院水泵房水池内传来“哗哗”的进水声,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没别的,只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好这片家园。”谈到这里,张健脸上满是欣慰。

“我会冲在最前面”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管理,当时张健正在东院水泵房值班,“听到疫情封控的消息,我当时心里就两个念头:第一是要保证自己的健康;第二就是确保机器不出故障,东院正常供水。”张健说。

水泵房和值班休息室仅一墙之隔,水泵房内的设备不停地运转,刺耳的轰鸣持续不绝,在里面说话得靠“喊”才听得清,待一会耳朵都会不自觉地耳鸣。张健白天在泵房巡视,晚上就在值班室,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入睡。“能听得到机器的声音,才睡得踏实。”张健说。

2020年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张健刚躺下没多久就接到通知,学校东院水管破裂,水务局进校抢修,需立即停水施工。时值寒冬、外面风雨交加。张健一打开门,便觉得寒风刺骨,他顾不上寒冷,立马跑到泵房,关上阀门,停止供水;紧接着又配合抢修队伍供水试压,经几小时奋战,水管修好已是凌晨。

疫情封控期间,生活物资匮乏,张健每天只能靠方便面维持生活。方便面吃得多了,经常胃疼、反酸。值班室不能洗澡,张健只能烧壶热水,拿毛巾擦一擦,换身衣服。最长的一次,他半个月没换过衣服。疫情逐渐好转后,后勤保障处特意为张健办理了一张临时通行证,方便他外出购置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为了不给学校添麻烦,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武汉“封城”期间这张通行证一次也没用过。在这间狭小的水泵房内坚守了两个多月后,张健才从值班室回家。

面对疫情,张健没有退缩,他的坚守,保障了东院师生的正常用水。“作为一个武汉人,能为武汉战胜疫情尽绵薄之力,我很欣慰。”张健说。无论面对疫情,还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张健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能只顾享受,更要付出,只有尽心尽力对待工作,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个岗位,对得起同事和领导的信任。”

“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2021年对于张健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妻子在2月份因病入院治疗。当时正值儿子的高三备考期,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全都被打乱了。作为一名高三考生的父亲,一名病患的丈夫,一名值班水工,三个角色无可替代、缺一不可。如何选择成为摆在张健面前的难题。

张健白天忙完水泵房的工作,晚上抽空去医院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妻子,每个星期三、星期天抽空去陪读房给儿子洗洗衣服、做顿饭。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多少次工作、家里的电话同时打来,张健都会毫不犹豫,优先解决工作上的事。每谈及此,张健就对妻儿充满愧疚。

父亲的一言一行被儿子看在眼里,被他对工作的认真和付出所打动,儿子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在2021年高考中,以660分的好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

儿子一直是张健的骄傲,每每提到儿子,张健嘴角止不住地上扬,眼里满是幸福的光。“每当学生宿舍遇到供水问题,我就很揪心,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的孩子,要是他们因为供水,过得不开心,他们的父母肯定也会担心,我尽力把供水工作做好,他们父母也能少些担心。”张健说。

在张健看来,他服务的对象就是他的家人。面对“小家”和“大家”的抉择,他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学校,我的熟人、同事、家人都在这里,他们有时候来电话问:‘小张,怎么回事啊,什么时候能来水啊?’我都不好意思,巴不得这种电话越少越好。”张健说,“正是这份信任让我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归属,如果因为我的服务没做好,我的家人生活受影响,我就会很内疚。”服务好学校师生的供水问题,对张健来说,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30年如一日他一直在水泵房工作岗位坚守。

在水泵房值班水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张健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讲出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他与数百个后勤保障人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重复着师生看不到的后勤保障工作,保障学校几万名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后勤保障处原第三支部书记胡国智评价张健:“张师傅工作很踏实,只要交代给他的事,他都会像一颗钉子一样地钉在那里认真做好。”

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不仅需要老师们的谆谆教诲,需要科研工作者的勇攀高峰,也离不开广大后勤保障人的辛勤坚守、默默奉献。张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人后 勤于人先”的后勤人精神。

记者:朱可馨

     学生记者:路小艺 王宇轩

图片:后勤保障处供图

编辑:曹明;审稿人: 吴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