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金课】船舶管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管理学原理

发布:2021-10-13 14:45 来源:教务处

大字号


《船舶管理》

一、课程简介

《船舶管理》是轮机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高级船员职务晋升考试的必考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提高学生的船舶管理能力。课程核心内容包括让人员、机器、船舶更安全,让海洋环境更清洁,加强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了解海上安全监督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熟悉船舶人员管理、机舱资源及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掌握海洋安全与环保知识,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应对船舶轮机紧急状况的知识和能力及现代轮机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能胜任船舶轮机操纵与维护,监修与监造、检验与管理等岗位。

二、团队简介

《船舶管理》教学团队是我校《轮机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建成为一支职称、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目前团队成员中有精品课程教学名师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有博士学位的2人、研究生学位的7人;有海船轮机长证书的3人、海船大管轮证书的2人、海船三管轮证书的1人;长期从事《船舶管理》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3人;授课、实践教学、辅导答疑、机舱资源管理评估教师共9人,老、中、青结合,师生比例为1:35。目前的教师配置能较好地满足“理论—辅导—实践”这一完整教学过程的需要。

三、课程特色

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教学模式的转变,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对教学的参与度,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内涵并不断丰富与更新,体现课程前沿性与时代性。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来设计教学活动,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有机融合。

教学组织:以班级授课为基础,再拓展到线下、线上教学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相结合;强化师生和生生互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实施日常化。

四、创新成果

1. 构建了我校轮机工程专业《船舶管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

从教材、教案到教研、教改,再从教学、考核方法到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团队建设等全方位创建或改进,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应用于教学,建立了完整的《船舶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

2. 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与考评模式

进行了多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点有:依据课程目标及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创建“导学-督学-促学-自学”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采用“微助教”辅助教学,加强随堂测验和教学管理;树立了基于素质教育、重在“能力培养”的现代考核观念,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五、应用示范

1. 校内推广应用效果

自《船舶管理》2016年获首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设并获批的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增加。近几年共申报完成多个省、校级教研项目,进行多次课程教改并获首届武汉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0年,《船舶管理》课程教材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船舶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成果为学院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 校外推广应用效果

目前全国航海教育本科院校中,只有我校《船舶管理》是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已被航海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优质航海类在线课程向各航海院校和航海教育培训机构推广,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推动了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建设。

六、建设计划

作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伴随着金课的五年持续建设期,团队将在现有课程思政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反思,克服不足,继续强化《船舶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建设与实践:一是不断提升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加强课程团队老师的合作及争取思政课老师的指导、争取在今后两年录制较为完整的课程思政微课视频。二是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课程思政先进团队,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是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与维护,丰富教学资源,辅教、辅学功能,提高课程网络资源利用率,继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一、课程简介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我校自动化学院为自动化类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立足微型计算机关键概念与系统应用开发,使学生系统掌握微机工作原理、体系结构、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常用接口原理与应用技术;通过实验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持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与素质的终身学习意识及锐意创新的精神。

面对新工科课程培养目标逐步提升,而课堂教学学时又被逐步削减的形势,课程组致力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课堂教学边界,提升教学效果。

二、团队简介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拥有一支业务扎实、教育观念先进、甘于奉献的的课程教学队伍,其中特色专业责任教授1人、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本科优秀班主任1人、青年教学名师2人。近五年主持省级及校级教研项目6项、本科毕业生省级优秀论文指导教师3人次、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3人次、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

课程团队定期研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小班试点到大班推广,再到智慧课堂试水,不懈努力打造让学生受益且认可的“专业金课”。

三、课程特色

1. 课堂赋新

打破传统边界、创新教学流程、实现结构变革,将原有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双向互动的生成性教学模式。

2. 学习赋权

把主动权交还学生自主把控,课前自主线上预习,课中灵活互动,课后及时复习,并可自由组队探究研究型学习任务。整个过程体现个性化、自主性与深度学习的特点,从而实现高阶培养目标。

3. 评价赋准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学情可观测、可评价,为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老师开展个性化教学、课程团队教学实证化教研、教务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可能性。

4. 教师赋能

以上一堂好课为目标,定期研讨、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反馈闭环。

四、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在学生学习与教师发展方面均有体现。课堂革命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挑战性,本课程评价在同类课程中名列前茅,受到学生与督导的一致好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优良面高,连续四年达成度分析显示,课程培养目标均达成,特别是在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用工具、职业素养、终身学习这些高阶能力的培养上有显著提升;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满意度达95%,对后续其他课程采用教学改革有较高期待;合作模式完成探究选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深度学习与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大赛,并取得优异成果。同时也极大促进了课程教学团队持续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实践经验在同类课程中得到推广,助力学院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应用示范

2015年以来,课程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与改进,面对高阶培养目标,重塑课程定位,并恰当融入人文、思政元素;推进课堂革命,课前细致教学设计,以课次为单位,设计导学任务单,课堂精心教学组织,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将PBL与TBL教学方法落地;改进评价体系,课程考核增加形成性评价、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小组合作实践项目并对合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即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持续有深度的学习反思。

精心细致的课程教学设计,加上有效利用信息化工具,使得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的生成性教学,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与技能的探索者,而老师则成为其支持者。这样的课堂革命使得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

六、建设计划

1. 大力推进课堂革命

通过现有课堂革命实践的总结与反思,逐步形成适用于新工科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方法,大力推广改革经验,让更多课堂受益。

2. 思政深入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每一门学科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传授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与角度。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和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思政元素的合理引入与素质培养的结合点。

3. 升级教学资源

重点是适应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教材、题库、案例库等数字化、立体化教辅资源的建设。

4. 搭建创新平台

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改革课内实验、开设高阶研发培训课程等,一方面推动专业课程群建设,一方面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基层的活动。




《管理学原理》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原理》是面向管理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核心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从管理职能视角,系统讲述管理的理论和原理,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提升学习者的管理技能和水平。

该课程秉承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三位一体”育人理念,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先后荣获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17年湖北省精品在线课程,2016年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荣誉。

二、团队简介

课程团队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高,其中有教授3名,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3名,青年教学名师4名,校师德标兵1名,师德先进个人2名,海外留学经历6名,2017年获评校级课程教学团队。

三、课程特色

1. 线上课程特色

线上课程资源丰富,除了每章节的知识点视频、PPT课件、测验与作业,结课考试,评分标准等基础性模块以外,结合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增加了拓展阅读,案例,讨论题,小测验题等内容,让学习者得到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满足学生泛在化的学习需求;另外,对学生在“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综合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日清日毕,为学生解疑释惑。

2.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特色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营造沉浸式课堂,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采用“三动二阶三维”教学模式,增强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初阶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到高阶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的提升和跨越(二阶),训练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三维)。通过科研促教、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创新成果

1. “三动二阶三维”的模式创新

强调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高阶性,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

2. “MOOC+慕课堂”的方法创新

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借助“慕课堂”信息化教学工具,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

3. 课程思政创新

着力挖掘管理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学生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扎根中国管理情境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围绕组织文化、社会责任和伦理、沟通、激励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契约精神,风险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20年《管理学原理》获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课堂。

四、应用示范

本课程自2016年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已开课11次,在线学习人数达11万多人,特别在应对新冠肺炎期间,在保证“停课不停学”实施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有80余所高校使用了本课程线上资源,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性。《管理学原理》的一流课程建设也带动了团队成员、校内外一批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团队成员建设的课程2021年已获湖北省一流课程2门,推荐申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对管理类一流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五、建设计划

今后,课程团队将在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等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将学习动力原理运用于教学中(新鲜刺激、任务升级、难度适中、快速出结果),围绕“ARCS”模型展开教学改革和实践。A:Attention,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追求新鲜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R:Relevance,线上线下相关联、学习和任务相关联,将课程学习分成需要完成的小任务;C:Confidence,将课程内容和作业难度适中且富有挑战性,强化学生的自信和信心;S:Satisfaction,将所学知识运用管理实践和问题,快速出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到满意。

ARCS模型

不断完善线上课程资源及课程思政元素,深度挖掘和提炼管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课程广度、深度和温度;丰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成果,积累改革经验,发表高水平的教学研究类成果,形成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奖。

(通讯员:寇帆 审稿人:徐言民)

往期回顾:

理工金课 | 材料概论、人文物理、地文航海

理工金课 | 供应链管理、人车社会、数字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