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金课】材料概论、人文物理、地文航海

发布:2021-09-24 17:01 来源:教务处

大字号


《材料概论》双语课程

一、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我校优势和特色学科,《材料概论》双语课程是该学科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肩负着引导学生进入材料科学之门的重任。我校每学年有700余名学生在10个教学班(含全英文班和双语班)学习该课程。

《材料概论》双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了解材料,为培养学生成为材料类卓越人才打下基础。课程目标如下:

1. 知识技能: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史,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通过对典型材料基本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学习,初步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大要素间的关系。

2. 能力培养:掌握材料专业英语的重要词汇,初步具有阅读英文文献和用英语进行书面及口头交流的能力;拓展在材料领域的国际化视野,初步具备跨文化背景下分析和解决材料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材料学科和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认识不断探索知识的重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团队简介

《材料概论》双语课程团队15位教师全部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其中湖北省楚天学子3名、精品课程教学名师1名、教授7名、副教授5名。课程团队成员不断探索科教融合的新方法,近5年主持教学改革项目12项,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保证了该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课程特色

在《材料概论》课程建设的近20年里,为了达成“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材料类卓越人才”的目标,课程团队一直秉承“以科研为牵引,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入材料科学之门,领略传统材料和新材料之美”的理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持续更新,增加了新型功能材料等章节;教学重点从注重知识介绍转变为注重知识拓展;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了从“听、说、做”三个层次递进式开展教学的课程特色。该课程注重培养综合素质,放弃了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组答辩、课程论文和卷面三种不同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应用情况

《材料概论》课程团队根据材料学科建设特色和工科类双语课程的建设特点编写的《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教材(英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已经累计出版(1、2版)印刷2万余册,被我校及湖南科技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采用作为学科基础课程授课教材。该教材在京东、当当网等网站多家商店销售,受到读者好评。该教材不仅为我校培养材料学科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还扩大了我校材料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目前,《材料概论》双语课程网站有84个课程视频资源、课程相关资料3000余页,选课学生数已达2500多人。2020年疫情期间,该课程网站对确保材料概论课程的正常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物理》

一、课程介绍

《人文物理》是面向我校本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公共选修课。课程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物理学的文化内涵,展现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介绍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过程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及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帮助理科生提高人文素养、树立科学意识、建立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对于文科生和社会学习者,该课程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帮助其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课程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各层次、各专业的学生,也为广大民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有益参考。

二、团队介绍

从2008年开设至今,《人文物理》得到了学校、理学院及物理系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先后有15位教师从事《人文物理》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工作。团队教师中,有3位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2位校青年教学名师、1位校师德标兵、1位校师德先进个人,1位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团队先后有4位老师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是一支老中青结合、教学经验丰富、团结向上的团队,2016年评为校级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积极投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近几年,团队教师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5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0余项,主编及参编各类教材与教辅书籍多部。

坚持“立德树人”、融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是课程开设的初心,也是《人文物理》教学团队一贯秉承的教学理念。

三、课程特色

在内容方面,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过程及意义,和对部分著名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及创新思维、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介绍,展现物理学所包含的丰富人文内涵。

在体系方面,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示物理现象,透过现象理解其中的物理规律,阐述物理学家们揭示规律的过程;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体现他们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通过引入物理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特别是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课程中。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采取团队专题讲述方式,依托中国大学MOOC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体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物理演示、视频及图文展示、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课后讨论等。

四、创新成果

我校是湖北省最早开设物理文化类通识课程的学校,也是省内开设同类课程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学校。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传统物理课程通常只讲授自然科学,提升科学素质,但在《人文物理》课程中,物理不仅仅讲授自然科学,也讲物理思想与物理文化,外延传统物理课程的内涵,融入课程思政。同时该课程从传统教学输入输出,拓展增广到学生-学生、学生-教师、教师-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

《人文物理》课程先后获得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首批校级资源共享课、2014年国家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2015年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017年湖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五、应用示范

在课程开设的14年里,我校有近8000名学生走进《人文物理》的课堂,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在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同时开课的科技类公共选修课。该课程每学年在两个校区分别开设4至6个自然班,且选课人数一直爆满,是学校开课频率最高的公选课之一,在广大学生中有广泛的影响和很好的声誉。2015年度在华中师范大学开课,也获得了该校学生的高度认可。

2016年12月,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至今已有12期,数万名学习者选择了《人文物理》课程,先后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几十所大学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获得学习者广泛赞誉及4.9分的高分评价,还被多所高校引用为线上学习课程。

六、建设计划

《人文物理》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从教育初心到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可以凝练为FIRST(F:Fitness,适合的教学;I:Interest,令人有兴趣的教学;R:Research,研究型的教学;S:System,系统化的讲授;T:Thought,物理思想的理解和延伸)。

今后,该课程的建设计划将围绕“FIRST”的五个维度继续教学创新。具体改进措施有:不断完善现有线上资源,深化改革现有线下教学,做适合00后的本科教学;增加数字化的内容和方式,使数字原住民更有兴趣学习物理文化;科研反哺教学,从科研课题中挖掘知识做研究型教学;重塑教学内容和体系,建设更系统化的物理文化课程;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物理思想升华,强化“立德树人”的目标。




《地文航海》

一、课程简介

《地文航海》是我校航运学院历史悠久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我校开设时间已达70年,授课对象面向我校航海类本科大二学生。该课程主要研究航海基础理论、航线选择与设计、船位测定和各类条件下的航行方法等重要航海问题,旨在为船舶安全、经济航行提供保障。

课程依托航海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传统航海知识体系为核心,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教研室建设、航海模拟器仿真等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航海、服务航海、热爱航海、奉献航海的大国、强国工匠精神。课程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英语化特点,课程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二、团队简介

《地文航海》课程具有鲜明的航海专业及行业特色,在充分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创新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好、教学水平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且稳定的课程团队。

团队现有资深航海经历的船长、二副和三副各1名,高级职称教师4名,具有海外经历的博士学位教师3名,四十岁以下青年教师2名。课程由海船持证教师总体负责,引进高水平青年博士参与教学助课,稳步、有效推动教学组织实施。课程团队注重理论与实验内容双向共融,深入贯彻课程思政和虚拟教研室建设,全力推动教学创新改革实施。

三、课程特色

1. 严格符合履约教学要求

课程在STCW78/10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要求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内容,是海船船员履约适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满足传统航海人才培养需求。

2. KUPC教学组织设计

课程按照KUPC(知识、理解、精通、创造)四级标准开展教学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涵盖大型涉水工程设计、建设和营运技术需要,符合“大、特、新、快”四型船舶安全高效航行的理论需求,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保障金课“两性一度”要求。

3. 两型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由海船持证教师负责,引进高水平青年博士教学助课。教学团队精诚合作、多层联动、多措并举,教学组织和研究分工明确,共同完成课程体系梳理和教学模式改革。

四、创新成果

1. “五阶段五职能”教学组织与学业考核

依托线上教学平台资源、课堂活动、PBL等功能,助力“课前、课初、课中、课末、课后”五个环节实现“导学、督学、研学、验学、助学”等信息化支撑职能,通过各阶段考核分值的设定实现 “考核全程化、指标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成绩动态化”的学业考核。

2. “两维四级”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体系

构建“宏观-微观”的教学内容和“大、小、少、多”的课程思政体系,即以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等“大”战略为指引,以解决船舶1cm吃水等“小”工程实践问题为导向,以有效减“少”海上事故及涉水工程建设风险的技术为依托,以培养具备行业适任、创新发展能力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多”元化人才为目标。

五、应用示范

1. 立足本校,服务社会

课程以我校线下教学为核心,依托超星、优慕课、腾讯会议等在线平台,整合优质在线教学资源,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学习服务,保障疫情常态化下校内、校外同异步教学,切实提升课程推广和辐射范围。

2.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本课程着力挖掘航海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与价值观培养,课程获批我校第一批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021年3月,课程上线新华网课程思政案例课,在全国进行思政专题培训推广。2021年6月,《地文航海》课程思政方案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

3. 教学创新,勇立潮头

课程始终关注教学与学习模式,强调奋勇争先、积极主动的创新改革态度,多次获校级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立项。2019年,依托本课程组建的课程教学团队获批湖北省教学团队。2021年4月,教学团队荣获首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并荣获湖北省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六、建设计划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挥一流课程示范引领作用,保障疫情常态化下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学团队拟在教研形态、教学研究、优质资源建设与教师培训等方面紧跟教育方针政策,以《地文航海》课程为核心,以专业课程特色和联系图谱为纽带,探索并建设专业覆盖全面、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功能完备的航海学课群虚拟教研室。通过3到5年的努力,建成辐射全国航海教育院校的航海学虚拟教研信息平台,锻造一批高水平教学师资,培育一批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航海类教师教学发展和航海文化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通讯员:寇帆 审稿人:徐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