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扶贫办公室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发布:2021-04-15 16:04 来源:党政办公室

大字号

  4月13日下午,湖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洪山礼堂隆重举行,对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省委书记应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王晓东主持会议。校党委书记信思金代表学校参加会议,校扶贫工作办公室(挂靠党政办公室)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

  自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后,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积极参与,扶贫干部发挥纽带作用,以行动彰显使命和担当,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理工智慧和力量。2015年以来,学校承担湖北省保康县后坪镇九池村驻村帮扶,通城县、五峰县、秭归县、利川市对口帮扶和支援,作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陕西省石泉县等扶贫与对口支援任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采购和帮销农产品1250余万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2500余人次,帮扶的地区全部按照规定时间成功脱贫摘帽。教育部网站、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就学校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学校成立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信思金任组长,设立扶贫工作办公室。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和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会研究布置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决战决胜之年,学校每两周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每周召开工作会推进脱贫攻坚工作。5年来,校领导以上率下,先后20余次深入学校帮扶贫困地区,现场推进学校脱贫攻坚工作,走村入户了解贫困群众实际困难,解决实际问题。


校党委书记信思金走访慰问保康县九池村贫困户


校长张清杰走访慰问保康县九池村贫困户

  发挥资源优势,聚焦精准帮扶。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校工会、团委、离退休工作处、财务处、社会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后勤集团等部门和单位主动作为,发挥优势,聚焦精准帮扶;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关心、参与、支持脱贫攻坚,踊跃支持消费扶贫,在学校“10·17”扶贫日活动中捐款奉献爱心;校领导、部分部门和单位与湖北省保康县后坪镇九池村29户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通过学校西安校友会引进中华慈善总会“健康中国·暖心同行关爱青少年健康”项目,向陕西省石泉县教师科技系统捐赠价值3158万元爱心物资。


学校各部门和单位主动作为,发挥优势,聚焦精准帮扶

  发挥教育优势,消除贫困传递。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优势,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学校选派研究生支教团保康服务队在保康县后坪镇开展支教工作,重点围绕“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精准扶贫”行动,拓展 “扶志(智)”内涵,激发中小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向湖北省保康县、利川市和陕西省石泉县捐建多个校园图书角和智慧教室,以及电脑、书桌等教学设备,选派优秀教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辅导课程。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保康服务队在保康县后坪镇开展支教工作

  发挥科技优势,助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把依托科技精准扶贫的理念和目标转化为科技扶贫的精准化实践,着力帮助贫困地区攻克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针对湖北省保康县九池村用水难的问题,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就九池村喀斯特山区海绵系统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立项研究,同时为了解决九池村产业发展难题,积极帮助当地挖掘具有销售推广潜力的农副产品,修建道路和硬件设施,帮助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经济学院承担了《陕西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三个规划的编制工作;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石泉县中池镇“水色田园•中池花海”田园综合体配套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我校扶贫干部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

  5年以来,学校扶贫干部扎根贫困地区,舍小家为大家,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学校和扶贫干部多次获得表彰。学校获评“湖北省驻村扶贫工作突出支持单位”荣誉称号,扶贫干部艾靓、张起民、梁文斌、苏德亮获评“湖北省驻村扶贫工作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湖北省驻村扶贫工作表现突出工作队员”等荣誉称号,挂职干部李兴峰、郭建平获评“石泉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学校将继续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贡献蓬勃理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