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力量】在大山深处下好定点帮扶的“精准”功夫——学校派驻石泉帮扶工作侧记

发布:2021-11-03 10:25 来源: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大字号

秋雨秋景秋意浓,如今的石泉秋色美如画。

沿汉江上溯,万山错综,河流密布。石泉县依秦岭而傍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这个曾经的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因为是南水北调的涵养地,不能发展工业,且山高谷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直存在贫困体量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大的状况。

2019年,我校接到作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任务,这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校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和校友优势,组织精干力量参与定点扶贫石泉县工作,圆满完成 “六个两百”的定点扶贫年度工作任务。

2020年2月,石泉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已在石泉县挂职近两年的李兴峰和郭建平两位帮扶干部表示,这不是一个终点,也不意味着扶贫事业可以一劳永逸。当下,石泉县正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把学校人才、教育以及科技优势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引擎和动力,探索出具有高校特色的产业帮扶路径与模式,是两位派驻帮扶干部牵挂的大事。

摸清“家底”和“心底”,扶贫更有底

脱贫攻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硬骨头”多,需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因为时常走村入户,质朴轻便的运动鞋便成了两位派驻帮扶干部的工作标配。深入老百姓的家中,走进贫困户的田间地头,了解他们的每个困难所在,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困难、不同的现状建档立策,这是两位派驻帮扶干部日常。他们说,只有吃透“精准”二字,才能把握群众诉求,才能真正地实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释民惑、暖民心。

2020年6月8日,李兴峰到熨斗镇熨斗中心小学,了解到孩子们最紧迫的需求是图书,他马上着手联系,一个、两个、三个……60余天,20个教学班图书角在熨斗镇中心小学建立起来了。走访江南中学时,得知师生迫切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他及时协调学校帮扶资金的使用方向,帮助江南中学建成了占地面积81平方米的录播教室。在李兴峰眼里,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郭建平到中池镇堰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艰苦程度还是超乎了他的想象。堰坪村由原大堰村与五坪村合并,原大堰村属中高山村,原五坪村属浅山地貌,全村贫困总规模127户318人。“您家几口人?身体如何?家庭收入呢?有没有外出打工的?喝的是不是自来水?每个月吃药花多少钱?看病花了多少钱?报销后自己还要掏多少钱?有没有孩子上学?上的什么学校?教育补贴款每年给多少?帮扶责任人经常来吗......”为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郭建平和工作队成员一遍又一遍走进9个村民小组,与127户贫困户促膝谈心,调查了解家庭收支与家中困难、需求期望等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制定帮扶措施。

聚焦基础,做好关键处的“精准”文章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脱贫攻坚不仅是硬任务,也是技术活,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能奢望“一个方子治百病”,必须倾注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

郭建平把抓党建作为驻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党建凝心聚力,很快完善了“三会一课”等党建工作制度。他个人出资购置报刊架,购买《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和村里党员干部一起学习。他还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在主题党日、脱贫攻坚研判会、支部组织生活上,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一道,牢记职责使命,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课我们愿意听,但是希望能更接地气”,村里的党员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于是郭建平在党课的形式和内容上动脑筋,尽量把党史学习教育抓好抓活,讲农村党员容易懂、看得着、乐意听的内容,让党课更有“味道”,更加深入人心。

乡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民俗和文化的滋养。郭建平和村两委从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入手,积极开展新民风建设,组织开展“道德评议”“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积极和村干部一起走院串巷、敲锣喊话,做到“丧事简办、喜事缓办”。一系列宣传教育,有效“扭转”了一些“不良风气”,村民思想风貌有了明显进步。

“我们小学虽然偏远,但我们的教师认真研课,娃娃们都好学有礼,非常希望大学多给我们爱心和帮助”,中池镇中心小学校长程贤勇这样说到。郭建平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中心联系,争取帮扶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中心为中池镇小学和堰坪村委会捐赠电脑50台,为中池镇中心小学装配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机房。电脑课成了全校娃娃最喜欢上的课,娃娃们学得很认真,连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好像也一下变得懂事了。

对村里的几个集中供水点,郭建平和村干部们总是感到焦心。经常有村民反映水量小、浑浊、水不够吃等情况,而安全饮水又是关乎人民健康的重点工作,郭建平和村干部们专门花时间把村内所有供水点做了一个集中排查。针对管道较细、有的地方破裂等问题,他们组织党员干部齐上阵,大家既当水工,又当泥工,对出水点进行开挖整修。经过努力,终于顺利恢复了村内供水,保障了村民日常用水的正常供应。

修路建桥,是摆脱贫困需要解决的难题。堰坪村刚开始只有一座小桥通往外界,交通不大方便。当时花了很大力气招商来的“水色田园、中池花海”田园综合体,需在迎池河上架一座桥与对面的三级公路连接;同时,位于河两岸的城镇社区、堰坪村,也需要用大桥连接来促进中池镇的现代集镇建设。经过认真考察,郭建平和李兴峰把建设“中池堰坪大桥”的想法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2020年8月,校党委书记信思金带队到石泉县考察建桥现场,对于捐建“中池堰坪大桥”事宜给予了肯定,大桥顺利开工并预计于今年12月底顺利通车,堰坪村的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谋划长远 ,寻求乡村振兴“金钥匙”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

“兴峰,现在需要发挥你们的优势,帮县里解决一件比较紧急的事情!”

“什么事?”

“帮助制定县里的十四五发展规划。

这是2020年7月份时任县长周耀宜给李兴峰布置工作的对话。李兴峰积极联系学校经济学院寻求专业支持,同经济学院教授刘树林、余谦带队的10人调研团队深入石泉县工业集中区,到企业现场、工农业基地、生产车间、镇村一线调研,摸清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经过近一年时间努力,刘树林教授团队编制的石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成为石泉县“十四五”工作的重要指引。李兴峰还邀请工业园区建设经验丰富的校友樊卫平同石泉县经开区负责同志深入交流,为经开区的建设发展贡献好思路和好建议。他还积极对接西安校友会,联系中华慈善总会向石泉县教体科技系统捐赠了价值3000余万元的爱心物资。

“石泉县经开区作为安康市唯一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建一个科技成果交流中心,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今年4月,李兴峰同再度到访石泉的刘树林教授进行深入交流。方向确定之后,他马上向石泉县工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黄冬梅谈了自己的想法,黄书记极为赞同,主动提出在即将建成的创新中心设置300平米办公场地。在充分调研汇报之后,建设“科技成果交流中心”一事获得学校支持。今年7月,校领导一行再次到访石泉县,在经开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占地300平米的“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成果交流中心”正式开工。与学校共同帮扶堰坪村的安康市科技局副局长谢勇了解到“科技成果交流中心”建设一事,主动提出要参与中心建设,并初步达成学校与安康市科技局、石泉县共建“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成果交流中心”的意向。

“科技成果交流中心”将立足石泉、面向安康,着眼中长期经济发展需要和省级经开区建设目标,围绕智能制造、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富硒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组织相关兄弟高校、校友企业、帮扶联盟单位协同发力,为石泉县和安康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产业活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近年来,堰坪村被石泉县先后确定为“农旅融合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郭建平与村两委一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挖农耕文化及江南特色民俗文化,探索休闲观光体验生态产业,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经过学校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设计帮扶,堰坪村以“中池花海”项目为带动,实施连片土地集约经营,大力发展莲花山花果园建设项目。目前已流转土地500余亩,完成10200株车厘子苗木栽植,预计3年后挂果投产,5年进入丰产期,年产值预估达到400万元,真正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同时,该项目还引进籽可榨油特种南瓜与车厘子进行套种,带动了村民就地务工就业。

“十四五”开局之年,堰坪村抢抓机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引进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拟建特种设施果蔬大棚80亩、滴灌喷洒系统50套、果蔬保鲜冷库100平米、果蔬加工车间300平米,该举措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搭建设施农业交流、合作的大平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影响力的设施农业示范生态基地,形成陕南设施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申报的《以生态文明为牵引,深化教育赋能助力,争创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村》获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立项。

堰坪村的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工作在学校经济学院的支持下,已经开发设计出较成熟的电商营销平台,最近又在学校南湖大创园申请获批了办公场地,准备安排在校学生的互联网+团队入驻,着力探索高校电商扶贫的新模式。

在精准帮扶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李兴峰和郭建平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2021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驻石泉县帮扶工作组”先后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石泉县社会扶贫帮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两位挂职帮扶干部获评“石泉县社会扶贫帮扶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教育部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先后专题报道我校定点帮扶石泉工作。

金秋已至,硕果渐成。两位挂职帮扶干部扎根基层、苦干实干、主动作为的精神也得到学校师生的充分肯定。校党委副书记王乾坤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乡村振兴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有责任。两位帮扶干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背后是全体理工人携手同心、合力攻坚的信念和担当。在国家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学校将以共同的使命和责任,举全校之力、聚各方资源,凸显高等教育优势、注重发展质量、激发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