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力量】做好温情的“守护者”和贴心的“引路人”——汽车学院教师在战“疫”中立德树人的点滴故事

发布:2020-07-10 13:15 来源:汽车学院、宣传部

大字号

    

  为师之道,无远弗届。疫情防控期间,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怀爱生之心、树师者之行,坚守思想阵地、心理阵地和学术阵地,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以实际行动为学生筑起最坚实、最温暖、最可靠的防疫“堡垒”,努力做好学生温情的“守护者”和贴心的“引路人”。

线上课程教学:“三心”有效保障“三课”质量

  3月6日,湖北日报客户端以《线上教学质量该如何保障?武汉理工大学博导这样做》为题,对汽车学院教师王辉线上教学的特色做法进行了报道。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成为常态,以王辉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克服重重困难,熟练运用线上授课技能,以“三心”保障学生线上教学“三课”质量。

  “静心”保障“课前”准备充分。线上教学除了精心准备课堂讲授的知识点以外,熟悉在线授课的平台和环境,提前做好相关辅助手段的准备更是至关重要。承担《高等流体力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辉是该院第一位主动开设研究生线上教学的教师,他经过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和反复对比,选择操作简单、学生熟悉的线上授课平台,实现屏幕分享、语音同步传输、视频对话。由于该门课程需要大量的板书进行公式推导,王辉在开课前反复测试总结出利用Word功能实现板书共享、通过MathType功能进行公式推导、采用Visio完成图形绘制的高效简单易操作的板书方法。《汽车理论》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汪怡平在开课前组织团队老师围绕在线课堂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平台工具进行深入交流,形成了“优慕课+QQ群+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雨课堂”在线教学的知识传递链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本科课程负责人宋景芬除了在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在线课程之外,还在华中师范大学云课堂教学平台建立了《汽车文化与人类文明》在线课程,不断丰富教育资源、拓展受众覆盖面。

  “细心”保障“课中”教学效果。在线教学容易出现老师在网络这头“拼命”讲,学生在网络那头“默默”听的现象,缺乏教学有效互动,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验课》研究生课程团队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与科研探索相融合,改造线上科研成果素材成为虚拟实训实验教学内容,开源实验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全过程的互动。《汽车理论》本科课程团队的老师们采取以问题为导引的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知识点,形成有问有答的良性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课前研讨、制作语音版教学说明

  “耐心”保障“课后”巩固提升。老师们对网络条件不好、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做到早知情、早帮扶,分类关注、定向疏导、总结响应。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测试等,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后实践之中。侯献军老师在完成第一次网络课程教学后,针对学生反映“在线教学视频卡顿,影响学习效果”等问题,及时在第二次网络教学的自学环节中同步直播知识点教学视频。王辉等老师课后通过一对一辅导,确保网络不畅通学生不掉队,定期通过QQ群进行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组织开展讨论,保障教学质量。一些课程还提供课题内容供学生线下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知识,有力促进研究生从“学”到“研”的转换,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导师线上指导:“三地”有效增强“三同”

  疫情期间,汽车学院研究生导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关于非常时期加强对研究生指导的精神和要求,切实担负起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用实际行动践行研究生导师的职业素养,多渠道多举措有效增强研究生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业务认同。


在线组织党课学习

  坚守“思想阵地”,增强研究生的“价值认同”。厚植家国情怀,不负育人使命。导师们以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疫情期间,导师们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及时传达学校和学院防疫工作的有关要求,开展《战“疫”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等专题党课等,带领学生了解国家及世界疫情防控特点,自觉增强价值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导师们还通过各种方式实时了解研究生所处位置、学习生活和健康等各项动态,叮嘱学生做好个人防护,主动配合排查、及时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假期学习生活。

导师与研究生交心谈心

  坚守“心理阵地”,增强研究生的“情感认同”。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导师虽与学生相隔千里,但心意相通,关爱无阻。特殊时期,硕士生导师郭巍依旧每周召开一次seminar,除了敦促研究生们合理安排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缓解焦虑。郭老师指导的一名硕士生因身体状况和家庭原因,几乎耽误了学业,得知情况后郭老师主动提供帮助,进行线上悉心指导,经过师生不懈努力,这名学生顺利发表了1篇JCR Q2区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完成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生导师隋邦傑有20名同学分布在5个不同国家和省市,疫情发生后,他快速响应、详细制定了联系学生方案,运用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等方式,帮助分散在各个国家的研究生处理疫情防控、心理波动和科研瓶颈等问题。远在德国留学的2017级硕士研究生李敏,面临签证到期、回国航班被取消、房租即将到期、无法与大使馆取得联系等巨大压力,在隋老师的耐心开导和积极帮助下,该生不仅乐观面对困难,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协助给中国留学生发放健康包,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学术阵地”,增强研究生的“业务认同”。战“疫”不停研,导学不松懈。学院研究生导师坚守线上学术阵地,加强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业务认同。

  学院针对不同年级和阶段的研究生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一年级硕士生,通过开展小组视频汇报、一对一线上讨论等方式,结合规划,明确研究方向;针对二年级硕士生,通过线上交流、组会讨论等方式,让硕士生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激发学生创造力,逐步完成理论和仿真研究,为返校开题做足准备;针对毕业年级硕士生,帮助他们攻克研究难点、找到研究重点、总结研究特点。通过理清研究思路、规划学术线路,做到“标准不降低,学习不松懈,研究不停步”,确保疫情防控和学业指导“两手抓、两不误”。


导师与课题组研究生讨论科研进展

  教师们在战“疫”中立德树人的事迹获得校内外媒体广泛关注,3月23日,湖北日报客户端以《增强“三个认同”,在战“疫”中立德树人》为题予以生动报道。

学生求职就业:“四精”有效凸显“四心”效果

  面对疫情、经济下行及汽车产业转型等严峻挑战,学院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部署和推进,以“稳就业、调预期、谋长远、共成长”为目标,聚焦“四精四心”,全力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精准摸排重“知心”。学工口的老师们通过向全体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网络主题班会、线上座谈会、电话微信谈心等方式,详细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现实状态及就业意愿,建立详实的毕业生状况动态数据库,根据摸排结果将毕业生状态细分为九大类,分类建群、专人负责、动态跟踪,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模式。

  精准指导强“信心”。学院坚持点面结合、院企联动,一方面组织“专家谈形势”“企业谈行业”“朋辈谈就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调整预期、精准定位、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家、校友、教职工、学长学姐及学生党员等作用,面向各类学生进行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交流推荐,做到汇聚资源、分类成策、精准指导。

  精准帮扶显“暖心”。学院推进“1+1+1”未就业学生跟踪帮扶“暖心”行动,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班主任等每人至少联系一家企业、帮扶一位学生。院长在成功帮扶翟同学签约江铃汽车后,又主动协助其他老师对接帮扶张同学,在了解到张同学家在甘肃平凉距西安较近后,随即与陕西同力重工取得联系,为其争取到重要面试机会;院党委书记向能源专业吴同学详细介绍汽车产业分布现状,鼓励其前往传统动力企业较为集中且距离武汉仅50分钟高铁车程的襄阳就业,并积极联系推荐其应聘东风康明斯,现吴同学已成功签约东风康明斯。

  精准考核筑“同心”。学院制定毕业生就业促进绩效奖励制度,重点奖励接收科研助理、成功推荐学生就业、提供有效招聘信息等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教职工,形成全员关注就业的良好局面。同时逐步推进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将学院、班级就业目标值与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年度相关工作考核挂钩;就业率偏低的专业,适当压缩专业分流指标数;研究生导师招收研究生指标数与所带研究生就业率适度挂钩。

  新冠疫情虽影响了学生正常返校,但不能阻断这样一批温情的“守护者”和“引路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关照。学校广大教师们用言传身教指引学生战“疫”,奋力承担起教育和爱护学生的责任,用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素质为学生筑起最坚实、最温暖、最可靠的防疫“堡垒”。这份师道在迎来抗击疫情胜利的同时,也必将迎来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来源:汽车学院、宣传部 编辑:丁仕琼 审稿人: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