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1-11-28 08:05 来源:党委宣传部
榜样究竟在生活和学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1月26日下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高级记者、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走进我校,与宣传部老师,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共同分享《榜样的力量如何彰显》。
夏静介绍了光明日报的办报理念、发展历程与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报道。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始终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引领时代精神,把握时代声音。从“真理讨论”到“红船精神”,光明日报始终团结、引导、服务知识分子,引领科教文化。
“怎么样写榜样?榜样要怎样寻找?”从刘道玉、章开沅、崔崑等名家风范,到武汉理工大学郎坤、黄莺、赵云龙等学生典型,夏静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围绕高校名家、高校思政、科研创新、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等,介绍光明日报近年来围绕湖北高校先进典型的系列报道。
夏静为学生讲授《榜样的力量如何彰显》
从《禹寸陶分 思想不停——新春拜访冯天瑜、刘道玉、章开沅三位先生走笔》报道中,夏静为学生讲述了三位老先生虽人到暮年,仍精神矍铄、思想不停、笔耕不辍的故事。《崔崑:乐善好施行义举 一生大爱显情怀》一文,报道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爱心助学、行善救急的感人事迹,诠释了他“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情怀,展示了他传播爱、传递爱的崇高品德。
夏静结合学校近年来在光明日报引发热议的新闻,指出学校不断培养学生典型,发扬榜样力量,已在立德树人方面形成“群星效应”。她激励同学们从身边平凡人物中寻找典型,发掘闪光点,探索理工大精神的内涵。
新闻因人而生动。夏静以报道《“我帮妈妈扫大街”——90后大学生刘普林的故事》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写好榜样故事。“不为贫穷感到羞愧,他的价值取向非常了不起……道德的力量在增长,人与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刘普林式的担当不可无。”她指出,要注重采访对象的真实事迹,用心发现挖掘人物特质、性格等闪光点,展现人生理想,写出人物骨子里的精神。
授课现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夏静鼓励学生学习身边榜样,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
讲座结束,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高校典型人物的问题与夏静交流,现场气氛热烈。针对同学关于典型人物选取标准的问题,夏静认为,榜样需要有代表性,人物品格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人物故事要能够引起社会共情、共鸣、共享。“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遵守新闻人的操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学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能东在总结时指出:“真正让平凡故事动人的,是作者本身真善美的力量。高校各条战线上的典型人物,展示的是我们普通、平凡的伟大。”
(学生记者:王一雪、路小艺 摄影:万新安)